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一激到底
举报
书名
一激到底
作者
希拉里·弗里德曼
格式
AZW3,EPUB,MOBI
ISBN书号
9787218160672
出版年
2023-4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数
400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豆瓣评论
一鹊不复返
2024-15:和近期读过的两本“家教”对比:1.本书更聚焦与以国际象棋/足球/舞蹈为中心的课外竞争活动,而前两者主要是术科 2.本书样本多为中产阶级上层(也包括收入更低的家庭)资产略低于top1% 资源的相对不足、与相近家庭的模仿与比较也成为“鸡娃”的动机 “事实上,那些参与活动最少的孩子出现了更多与压力相关的表现”单应对压力这一能力足够成为我鼓励后代(如果有的话)参与竞争性活动的理由了
02-13
云牧歌
用大量调研文字写了众多周知的情况和结论,摸不清因果说不明白关系,好在能引发思考。
02-12
Strelizeia
数据观察有一定局限性,而且作者自己也说了对照中上阶级层面的孩子很多,最有意思的是孩子最后对作者采访的反馈,很真实。而作者这本书放在这些年内容已没有什么新意,在运动、舞蹈和象棋的三种选择项上,前者依旧在性别领域以团队名义行使性别偏见之实,但确实看到受教育或者上层圈层会更多也发展女孩,但实质不是性别平等,而是维持阶级的必要性。后两者依旧带着严重的性别倾向,所以要突破的还有很多。
02-11
小梳子
读到第一章就发现,跟台湾的《拼教养》,以及北京中产现在激娃的现状,没有任何区别。全文写得有点过于墨迹了。发现美国的校外教育跟中国的也没啥区别。
02-01
韬光养晦
美国的鸡娃和中国的鸡娃不是同一强度,但是看得出来大家鸡娃的心是一样的。
02-09
喳喳喳
作者关注了中上阶层出身的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他们在忙于应付各种比赛。因为精英大学的招生政策不只是关注学业成绩,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上好大学,不得不鸡娃。再一个是美国的竞争文化无孔不入,孩子们也不能幸免。总体上依然是家长的焦虑驱使这一切发生。实际上,就是一桩生意,从培训到组织竞赛到相关的下游产业,养活了很多人。我国原本是只看学业的,现在也开始向他们靠拢,这是进步还是倒退?我不认为竞争精神,赢的精神需要刻意培养,这是生物的天性,没必要再额外增加压力。反倒是早点发现人生的乐趣,更值得追求。
01-02
豹豹猫女
虽有不少重复内容,但本书对我启发挺大,让我第一次脱离自身阶层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路。大洋彼岸的中产阶级在孩子的教育上同样重视且倍感焦虑,什么快乐(素质)教育都是扯淡。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且不确定的世界,为了孩子有美好的未来(不掉落阶层甚至超越),家长倾尽全力去培养孩子的“童年竞争成本”。一切都以文凭为导向,区别于我国标准化考试只注重文化成绩,美国名校多元筛选标准导致竞争性课外活动成为孩子的生活主旋律。无论是通才还是专才之路,不管家长希望孩子通过竞争培养哪些优秀品质,都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家庭资源的投入,而回报真的成正比吗?作者不知道。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泛谈现象,不触及本质,缺乏有建设性的理论和结论。给我最大启发的是作者将女孩培养路线分为三类,不同兴趣选择的背后是父母社会阶层和职业的区别。
12-01
cobain
主要观点是提出如何积累童年竞争性资本。
12-01
xmonkey
在送娃去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时候看的这本书或者长论文。 很多内容和国内对比都会有些类似的地方,大家的动机大概都是类似的,不过国内阶层差别可能没有美国那么明显。附录部分“向孩子提问”感觉写的比正文更好。很想能看到国内也能有类似的研究。
02-22
少女心的鸽子
美国和我们很像,推崇成功文化。因此,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会让孩子从小置身于竞争环境中,比如舞蹈,足球,国际象棋。如果一切顺利,孩子会在懵懂中成长为家长们期待的样子,比如“成功”或者“优雅”的样子。但究竟为什么,所有人都让孩子参与竞争性活动。如果不成为其中一员我们会不安甚至隐隐恐惧?
01-12
小波福娃
这还用400页讲清楚?
09-26
沈书枝
感觉是一篇普通长度的论文可以阐述清楚的内容,主要是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三星半
08-10
柏拉图下港口
要讲的故事并不新奇,有趣的是附录,学到了一些采访中产阶级父母的访谈技巧(人类总是擅长伪装和自我欺骗,中产阶级父母尤甚,这对于访谈来说可不是件好事)。
02-13
熊阿姨
创造了“童年竞争资本”的概念,在前言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富裕中产阶级家庭如何在加剧的不平等社会里,向下一代转移文化资本,巩固孩子的阶级地位;这个积累竞争资本的过程又是如何被产业化,被制度化的,等等。可惜正文里基本只是把现状按逻辑一二三四描述了一遍,并没有直接回答更重要的问题——这种“童年竞争资本”具体价值如何?比如有资本和没有资本的孩子在常春藤录取中到底有什么差异?哪些资本是通胀的哪些是保值的?教育是否可以直接简化成“投资/收益”?……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看儿童教育的视角,但被前言吊高的胃口完全没有被解答。
08-13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