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Délires a Deux
    起码史观要比那个什么汴京之围强多了04-18
  • cc修文
    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06-18
  • 启风
    叙事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好发议论,而一些议论又与要叙的事不太贴合。战争之外,刻画人物如金哀宗、完颜陈和尚、崔立,都让人印象深刻。04-08
  • 江海一蓑翁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周思成老师关于蒙古与金朝战争史的精彩历史文学作品。本书采取司马迁《史记》与史景迁系列作品的写法,在广泛搜集史料和严格进行史实考证的基础上,以流畅而生动的文学式笔法,为读者还原这段往往被当今教科书、媒体、学术研究和读者所共同忽略或遮蔽的历史。在叙写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战争过程与场景的精准还原,另一方面致力于呈现战火笼罩下的各色人等的生命状态,将纪传体的史家传统跟社会文化生活史的新史学思潮完美交融,实在值得称道与推荐。03-22
  • 栗子有毒
    应该是作者的作品中写得最好的,想写什么,写了什么都很清楚。百年一轮回,可怜无数生灵。在俺们天朝,遇上了是你倒霉,遇不上是你运气,没道理可讲。05-07
  • Swallow
    定位如果是通俗读物的话我觉得就不应该上四星。虽然本书填补了国内在这段历史上的一些空白,但翻译的古文时而文言时而白话,让人恼火;作者自己的措辞上也不时口语化,读着非常让人出戏;而且作者在事件的叙述顺序上喜欢胡乱穿插和强调人物。说真的,没这个功力就别这么干,这不是小说,需要用时间线来强调角色,这是通俗历史读物。我觉得任何历史学作品无论在最初目的上通俗也好,专著也罢,最重要的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和筛选材料的专业性。组织材料是最难的活,那只有用心的学者耗费时日才能做到,但翻阅最后的引用时发现几乎没有俄国、蒙古和中亚史学界的作品,不得不说是种遗憾。青年才俊们应该先学茅海建,再学孔飞力,不要尝试做“教历史里的人最会讲故事的,讲故事的人里最会做历史的”。这话是骂人的。04-13
  • 山海皆可平
    参政张天纲也被宋军俘虏。前面说过,他被押送到临安后终被杀。当着知府薛琼的面,毫不畏缩:“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宋理宗听到臣子转奏这番话,亲自召见张天纲。宋理宗问他:“天纲,真不畏死耶?”张天纲回答:“大丈夫患死之不中节尔,何畏之有!”后来不知下落。03-31
  • 哆啦做梦
    “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08-08
  • 不饿霸
    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他留给女真人的时间不多了。13世纪,曾经“如虎如马如龙”,宋人胆寒的大金“铁浮屠”重装骑兵,无数次杀入蒙古草原灭丁的无敌战士,已经退化成金界壕防秋的窝囊废。蒙古重兵压境,三围中都,金宣宗吓得魂飞魄散,迁都开封,放弃了黄河以北。金哀宗继位后,这个肥胖的末代君主展现了强大的求生欲,他构建潼关—黄河防线,组建归正人为主的忠孝军,以河南一地同木华黎对峙数年。蒙古西征后,窝阔台灭河中,北渡黄河,托雷迂回汉水,两面合围。三峰山一战,金哀宗精锐尽丧,最后的将星完颜陈和尚等陨落,气数已尽。开封城围,一百年前靖康故事重演,当年围城者成了今日苦主。金哀宗南逃蔡州,开封沦为人间地狱,崔立作乱,百姓妻女被抢被杀,人吃人,轮回再度轮回。蒙宋合围蔡州,金哀宗上吊自焚,大金用惨烈的告别消失在历史里。03-04
  • 笨笨
    感谢小动物老师推荐。全书史料翔实,行文悲壮,兼具知识性和文学性。读的时候总有一种违和感,全书读完想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我对于游牧民族创建的中原王朝,在被外敌攻陷的时候“心理预期”总觉得是应该跑路的,无论西辽还是北元,哪怕伪满洲国,都差不多是这个路数,但金的亡国之路是一种很汉化的方式,不停迁都,地盘越打越小,最后国君死社稷,感觉倒霉就倒霉在这半吊子汉化上了。03-16
  • 美逝
    比那个《汴京之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06-11
  • 库库子
    蒙古南侵北战,东征西讨,虽然势如破竹,但他们所过之处却是城破户残,尸骨满路。让无数生灵在战火中饱受蹂躏,颠沛流离。蒙古的赫赫战功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自无不可,但若歌颂征服,赞叹杀戮,崇尚暴力的话,我只能怀疑是思想有问题了。03-30
  • 中世与近世之间
    比《大汗之怒》好多了,毕竟是作者更为熟悉的领域,史料和今人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个别文学化描述有些鸡肋,不过通俗史学领域还是非常期待这样水平的著作,希望青年一代学者能改变史学普及领域失语的状况。04-18
  • 齐物秋水
    读这本书,总是记起陶渊明所言“此亦人子也”,——符号化的“金狗”不再是“金狗”,彼亦人子也,辗转于铁骑、战火中,死生流离,荒烟蔓草,全由不得自己做主,宁不叹息。06-01
  • 邓小闲
    通俗历史读物领域填补空白之作,文笔上乘,叙事流畅,史识通透,也诚如罗新荐语所言“细节描摹都有史料支撑”。愈发认识到书写高水准的历史读物,其难度绝不亚于学术论文,甚或过之。金哀宗结局的悲壮难免令人联想到崇祯,然而论器识、意志、眼界,前者实逾后者远甚,金朝之亡也就更加引人扼腕。03-01
  • 贺佑陵
    史学新锐写这种通俗历史读物是最好的,文笔流畅,作者思维也很活跃02-09
  • 流惜子
    “国之兴亡,何代无之!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在中国历代王朝中,金朝的灭亡实在是最为悲壮的,却没有受到后人应有的关注,这种凄凉与其走向亡国的路程何其相似。作者的文笔在书写普及文字的专业学者中,实属翘楚。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