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啊哦呃咦唔吁
    老实又平庸的概念史。看不出来有什么太新颖的东西,大多只是用更为详细的史料铺展旧见。其实这种很重要的概念前人在不同问题视域下基本都做过陈述了,现今冠以“概念史”之名的著作大多不过是将各方面拼在一起,能有什么真正的启发呢?报章资料和大知识人的文集可以说唾手可得,写作难度可能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翻档案做出的传统事件史。另,引语过长,每章的背景铺垫也嫌过多,要我说删掉三分之一的篇幅也不伤其义。06-01
  • 飘来飘去
    作者在并不算长的后记中指名感谢了46位学界人士,是我目前看到的感谢名单最长的一本书。05-27
  • 往西
    最大的贡献大概是强调了社会在传入中国后并不是作为一个与国家对立的概念使用的。有一些与“社会”的发现关系不大的篇章放进来显得冲淡了主题。05-11
  • 非我
    有点散,民初一段提供了一些新思路。04-14
  • para
    是“社会”这个词语在近代中国的溯源。11-26
  • Tranquility
    本书对“社会”概念在晚清民初的产生及阶段性流变过程作了梳理,实际上涉及到的是“社会”概念背后的思想文化变革与经济社会变迁过程,正因如此,本书也可以视为某种意义上的社会思想史研究。10-30
  • 柳无益
    中国古代已有“社”和“会”的概念,但“社会”这一概念如何在晚清民初被“发现”“创造”或者“建构”,其间不仅有翻译和语义学的层面,同时还涉及近代中国社会史、思想文化史的重要问题。10-30
  • “社会”一词的诞生、演变和内涵。作者下了大功夫的,从晚清民初的报刊和著作中探寻。我觉得这是训诂学一脉吧?是不是呀?11-15
  • 冰糖葫芦娃
    读起来像教材,想到以前上的社会学概论,竟然什么都不记得了02-25
  • 木六
    题大论小 考究社会概念不面向社会 而只聚焦精英辈文辞翻译脉络…根本是问题意识太弱 只能做考据综述05-12
  • 不知道了
    基本上是通过“社会”把学界的一些散落着的基本观点串到了一起,因此创见似乎不太多,基本散落在各个细节的点上面。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