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间客
    如果只读传习录,可能会以为阳明先生是一位完美的圣贤。从书后先生的书信内容以及其生平经历可以发现,他也是一位会犯错的性情中人,但在其做圣贤的志向鞭策下,他实现了儿童时的理想,也给愿用内心良知来指导行动的后人们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05-19
  • 月舞于星渊
    这个版本不错,注释会把提到的四书原文摘录出来,还有译文可以参照理解。阳明先生的心学好理解,好实践,但是《传习录》收录的内容重复太多,读到一半就没什么新鲜感了。尤其是最后的《朱子晚年定论》确实毫无必要。阳明先生你要有自信啊,朱熹虽然伟大,你一点不比他差,根本不需要找他站台好吗?08-24
  • 颜_Anthony
    完整读过此书数次,今后亦会不断重新翻阅。阳明先生的授课方式轻松幽默,追源溯本,不刻板拘泥,师生读书、行道、亲近大自然,其乐融融,颇有孔夫子遗风。今人多以阳明先生开理学之新,而认为先生反感礼教,但其实不然。细读传习录,可知先生于礼教的保守程度,并不比朱子少。或许这就是先生作为一个儒家士大夫的节与道。12-15
  • 率土流觞
    明明是一两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非要弄出一本书来,不知道是阳明慈悲,怜悯世人不懂其意,还是后世弟子故弄玄虚、根本不解其中之意。02-18
  • 艾诺特
    看完传习录感触很多,我们追求的不论是道,还是俗世的欲望,说白了都是私心作祟,必须要克除这些杂念,一颗澄明的心,那心之所向才是真正的天理。时时体会自己没有喜怒哀乐时候的心境,这样在有情绪的时候才能做到平和,也就是适可而止。他的修身养性不是冥想,而是在不论静动都去体察自己的心思,遇到不好的就马上发现去除,不用立志,只需要存着一个敬和一个诚,慢慢培育自然而然就是格物致知。他不用特意做什么,只要存这个心,那么具化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同一个天理,比如这个心放在对父母,就是孝,放在对兄弟,就是悌。这就是知行合一,知道了,自然就能做到。你有了纯粹的心,就会想着去孝,那么怎么样做能让父母高兴,你自己也就知道了。04-27
  • luchi
    因为明朝那些事儿对王阳明感兴趣,怕传习录难读,先读了几本对他思想生平描述的书,发现一头雾水毫无帮助。当真的读这初刻版时,却如此的明了通畅。前后篇连在一起形成了思想体系,和学生的书信问答又是给不同观念的人答疑。却也不是说孔孟之后无圣人,只是没有思维相似的教育家罢了。原文翻译都很出色06-25
  • fifa
    王阳明比孔子差的,就是学生了。。04-29
  • greatabel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04-20
  • 乙左左
    很惭愧的是,读了三年都没读完,估计再读三年也不会读完,但是不妨碍我喜欢王阳明的心学。致良知、事上练,用在写作上,我觉得就是以一种纯粹的方式表达,然后不断地写。王阳明的这套哲学其实很适合大部分人学习和运用。不过和大部分的哲学理论一样,精髓知道后,发现那些观点都是围绕着它们反复讲解,于是,我害怕被洗脑,就如读克里希那穆提那样,翻来覆去都是保持开放的大脑,就没有继续一口气阅读完的动力,却经常拿起来翻阅。这本也是如此。07-31
  • N
    大部分问题的回答都是一个观念可以涵盖到的 所以觉得车轱辘话来回讲 而这个最重要的观念 能读懂的人不用读 不懂的人我很怀疑会因为读而懂11-02
  • 预见未来to50
    在小区小广场读书,一位老者对我说,“你好像比较喜欢读书”,我回道“买了一堆书,不看有点浪费”,老者说“老是看书,没时间做事”,我竟无言以对。10-11
  • 杨清嘉
    王阳明应该算是重构了圣学,在七嘴八舌的公知言论中拨开云雾,指出了一条明明德的路,返璞归真,摒弃模式化的忠孝仁义表演,让人依照内心的良知做人。尤其批判了佛道两家的虚无,连人伦都不要的清净智慧都不可取,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行均是私心。10-07
  • 从《明朝那些事儿》认识此人,只断断续续看了译文(浮躁啊)。“去人欲,存天理”简直就是修行,不可能做到啊。很有哲学意味,不过有些地方感觉受于时代的环境,有些迂腐。不可妄议大师,还是几十年后再来读此书,或有追寻“至善”的心态。11-19
  • Chandelier
    "逝者如斯“竟然是说孔子心性活泼生动如流水的意思。。。04-06
  • gan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05-23
  • 摩摩诘
    每次看这些儒学经典都会颠覆我对儒学的认识。心学的理论基础,用物理来解释就是一句话,“不存在脱离观察者的客观事物”。这种塑造世界观的书,如果早点读到,可能人生大不同,至少内心会平静很多,又不至于像道家佛家那么虚幻。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