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冬生
    有意思的观点非常多。最切合当下的一点是说文化就像人体免疫力一样,并非铁板一块,或被“入侵”、“商品化”等损毁,而是在遭遇“异文化”时,有着极强修复力、适应力的有机体。所谓文化的同化二字背后,还是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06-05
  • 毛毛雪
    不明觉厉!扩大一些些阅读域,转一圈再回来重读。12-01
  • Galapagos_24
    略失望,仿佛在看《艺术对人类学的想象与象征符号的简单罗列》05-07
  • 履霜的草
    艺术人类学还是挺有意思的,在“异体”(人类学中常说的“他者”)视角下艺术的共性和个性彼此调和统一,不管古今中外哪种形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必去挑剔材料的好坏,应当立志成为匠人。04-08
  • 野艹
    文化的活力在于吸收同化和积极适应外来事物的能力(展露、改进、吸收、同化、破坏、创造的能动性)文化不是静态固定的死界,而像免疫系统一样弹性动态,多样性体现在对不同文化适应的认同。人格社会理论在社会和经验之间找平衡,关注经验上直接对固有认知的再思考,同时摒除唯我论,承认当个体对支配他们的文化作出回应时,社会也具有调试能力。还是蛮有启发性的04-09
  • 飘飘咚
    难啃但挺有趣的书,非常ti了08-27
  • 易外太空
    作者的核心观点还是一种扁平的文化观。但这种观点在哲学里已司空见惯,而且比他更扁平。 三四章所举的两个例子感觉也不是很有代表性,作者语言带来的难度大于思想的难度。08-11
  • 狍狍
    很棒!真诚劝导人类走出自我中心/民族中心主义,与多样性意识共存。“失常”的艺术家才能创造出最好的艺术,一再强调不能违背的“正直人格”只会使我们的自我意识无法容忍任何试图改变我们的极端变化。珀尔修斯—戈尔工神话中不言自明的矛盾引发对神话理论与异域观念联系的探索;贝尼尼创造的博利卡广场中,象征和真实合二为一。我们需要通过他者来获知世界,最具开放性的文化才是存世最久的。07-05
  • 天空之城的支撑
    《异体》的令人敬佩之处,不仅仅是拓展了人类学的科学知识,还有作者的独特思维,探索精神引领我们以宏观的角度,关联的角度看世界,看人类发展,看自身内省。纳皮尔的思想广袤深邃。他让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真切地认识到,在广袤的视野中,不以有限的认知去限制想象,去体验作为一个高级生命的多种可能性。04-22
  • 尤里卡
    由于之前对象征人类学了解甚少,读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地方也是一知半解,尤其是一些专业名词如“影响”、“入侵”、文化自我、人格社会理论等,更是加深了阅读难度。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有时阅读这样一本书也是一次难得智识挑战,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从而发现在“舒适区”之外,还有更为广阔的风景。05-05
  • 阿洁
    非常深入浅出的一本书,将很多常见的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