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且偷生
    在几乎没有古典经济学背景的情况下读完了这本书(然而这并不是一部学术专著,所以读的时候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作者对社会当下的弊病与历史、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有力的探讨。从作者精妙的叙述中抽丝剥茧,可以得到很多让人深思的结论。套用朱特的话,我们要重新开始思考03-31
  • hjunyi
    一个危言耸听的标题:社会民主主义是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今天,环境改变了,但是否意味着这一思潮应当体面地,或哪怕不体面地退场?托尼·朱特的临终回答,是试图理智但更重情感的否定。但这不正是知识分子般的回答吗?从社会现实与趋势中,以危言耸听的、高高在上的姿态与感性的内核,重申那些被淘汰内容中所存在的意义或价值。12-24
  • youlingman
    挺好 可以对冲一下自由市场的观点11-12
  • 陈美芳˙Ꙫ˙
    30年来,我们把追求物质上的自我利益变成了一种美德,如今构成了我们唯一幸存的集体目的意识。今天的大学生,除了找一份挣大钱的工作,别的什么都不想。我们培养出了对追求物质财富孜孜以求、对其他那么多东西都无动于衷的一代人,我们如何开始弥补呢?04-25
  • 甘草披萨
    身患不治之症的作者对这个同样沉疴遍地的世界作出的呼吁呐喊与分析思考,为的是唤醒年轻一代,经济利益不是唯一的目标,必须从过去的错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必须以天下为己任、批判性地看待世界;反复强调理性面对所谓的“繁荣”,捋清究竟是谁的“繁荣”,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在经济总量上的强大只可能引起社会病态因素,平衡公共权力与个人自由和国家调节生产与再分配,寻求尽可能地接近高效而满意的社会组织方式,最后确实给出了一个他所认为的也许不完美但在目前所能选择的方案中能作为一剂最可能达到治疗效果的药方02-23
  • weiwei
    相较第一版,译文全面校过,也补了漏译,虽然没署校译名。10-10
  • amao
    实在是没读下去。。。11-10
  • 周明河
    确实是发人深省的一部书,可以部分解释欧美乃至世界今天思想、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只是有点深和隔膜,需要慢慢消化。托尼·朱特不愧是西方史学大家,关怀是广泛的,品格是可贵的,眼光也是锐利的。如果你还沉迷在世界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沉迷在对于宗教的幻想、对于所谓奥派经济学(甚至一切推崇市场的经济观念)的过度期许甚至英美文明高于欧洲的呓语里,那么不妨读一读托尼·朱特这部《沉疴遍地》,此书也算是朱特的临终遗作了。05-26
  • Shore
    今年看到的又一本近似于长者留给后辈的真诚的告诫——如何剖析、认识乃至于改变社会。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社会民主主义是今年美国热议的话题,对这个话题的深入思考是朱特在2010年临终前思考较多的议题,而无止尽的商业化、个人主义和对小型政治议题的倾心,让如何建立社会结构这样真正的问题被弃——这也是朱特的提议。06-22
  • 榕十三
    与问题相处,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08-01
  • 阿斑斑。
    【藏书阁打卡】作为一个从小缺乏经济学、政治学教育的人,看下来需费好些气力,恍惚间就看完了。托尼·朱特在书中写到,“在不平等及其弊病中生存是一回事,而陶醉于其中又是另一回事。” 不知道我们是否生活在错误的世界里。该书更像是作者想到哪写到哪,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政治倾向,有足够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身是一本呼吁性的书,于我思路上具有启发,从经济、政治的角度看世界。这世界的弊病在于一边呐喊一边退缩。嗯,虽然我没有完全看懂,但还是推荐。另外感觉在翻译这块,社科类是重灾区吧?!02-20
  • mini
    所有制度中,作者认为社会民主主义是最成功的,最宜人的。 它是计划和自由经济一定比例的结合体,好比把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按比例混合。大家不知道的是,被艳羡的斯堪的纳维亚福利国家,为了维持现有的福利比例,用它特有的手段控制着人口的增加。西方民主国家真正恐惧的是对无法控制的变化的恐惧;对失去工作的恐惧;对资源分配日益不平等的情况下输给他人的恐惧。可以引申到最近美国对中国强大的恐惧。书中专门一节叙述铁路私有化,对比我们的高铁系统,即使公有化的欧洲的铁路系统也是差强人意。唯一一次从德国到瑞士坐火车经历了晚点,直达变转车,速度慢。从因特拉肯到少女峰短短一段私人盘山铁路的车费是天价,真是一言难尽。再吐槽一下翻译,读起来真是费力啊。05-20
  • 虾米
    “时代的精神状况”系列中较好的一本,其他几本大抵是演讲、访谈、书评、专栏文章凑成的集子,缺乏系统性,唯这本是作者专冲着一个题目而写,这个题目就是:最近三十年西方财富有增无减,可为什么贫富差距却越来越惊人?作者的分析逻辑脉络清晰:撒切尔里根全面拥抱自由市场而抛弃了“福利国家”政策,其经济原因是“有形之手”的掣肘和共产主义国家经济的窘境,思想方面则是60、70年代个人主义兴起使更为年轻的人们对公共议题不再感兴趣,“原子”时代公民参与政治意愿降低,集体主义的“福利国家”难以为继。作者对此态度明确,支持凯恩斯而反对哈耶克。他认为自由市场本身既无法产生美德(结合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又不必然顺理成章地带来政治自由(以中国为例),在“利润—效率”上也不能自圆其说。作者提议重新定义(寻回)“利10-30
  • 凱特根斯坦
    “我们培养出了对追求物质财富孜孜以求、对其他那么多东西无动于衷的一代人。如果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或曰积极公民放弃政治,我们就将他们的社会遗弃给了它最平庸和腐败的公仆们。” 短评合集,左派挽歌,评判社会民主主义,通本可见凯恩斯,三四章高质!02-05
  • 柯里昂小姐
    作为社会民主主义者,托尼一直反对新自由主义超越社会组织的全球化和极端个人化。这本书是他口述,简单讲述了上世纪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当下面临的困难。个人倾向很浓但一针见血直击自由经济发展至今最根本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危机。很多地方还是不敢苟同,但依然觉得很受启发,充满了责任和情怀。另,哈耶克被n次拎出来躺枪。05-26
  • Amorphous
    家国情怀太多的人,总是活得很痛苦。口述这本书时,托尼已经变成渐冻人,没法正常动笔写作了,完成文稿的半年后,这位人文学术界的霍金永远停止了思考和批评,世界上也少了一位研究战后欧洲史的伟大学者。01-05
  • XDash
    读不下去,一是自己不了解的 facts 太多导致推论的 opinion 无法判定是否该照单全收,二是音乐感觉到作者带着主观色彩写这本书。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