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射小箭
    书名有点误导,整部书讲的是娱乐行业正在发生的“范式转移”。不管是网站、流媒体、短视频,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数字形式,都在颠覆娱乐行业过去的盈利模式和权力结构。05-17
  • 寻空
    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直连用户,大数据决策已经是常识,因此本书价值没那么大。 04-28
  • 无醇橙汁
    可能由于今天已经身处流媒体统治的时代,其中大部分的观点都可以被直观地理解,不需要太多讲述,所以读起来过于啰嗦。不过胜在具体原因的分析和细节事例的呈现。12-02
  • M-Tiare
    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是掌握用户数据和行为,而不是臆断和个人意志10-16
  • 浪味仙
    干货很多,偶有启发。但通篇较啰嗦,提出观点后反复力证反而损害了阅读流畅性12-07
  • April
    流媒体,数字内容时代,新的游戏法则,大数据的时代。 本书读起来确实有一些干货,但是书写的太罗嗦有点浪费时间,只读了一半,没有完全读完,但是道理应该都懂。 2021 02-15
  • 绿
    以数据报告的方式展开了一些这两年已成社会共识的发现,语言朴实,散发着实证主义的客观与冷静。虽然很感谢大数据十年如一日地为我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一切,但有时候人就是需要看看那些平时不会感兴趣且从未想过会感兴趣的东西。在经营管理层面,资深专业人士的灵感貌似被数据分析结果压过了一头。但在作品欣赏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理性的土壤无法长出感性的“惊喜”,而它不可或缺。03-17
  • Mophister
    202202。核心讲述的是娱乐巨头靠补贴控制风险和制造垄断的模式被互联网打破,解构了如此强大的传媒巨头为何能被打败。如果你在一个以数据科学为依据的资源分发平台,他讲的这些东西就不新鲜了。03-29
  • Will~P
    本书从具体案例分析、行业过去及现状梳理、未来趋势及预测三个维度切入媒体行业,数据翔实,理论扎实而且客观,对即将全面商用的5G时代对媒体及娱乐行业发展的思考有启发。11-19
  • 看到一半的时候,已经推测出答案了。方案并不新奇,值得吸取和借鉴的是实验方法,过程很严谨,总体不错。07-14
  • Baker
    学院派和实践的结合,可读性很强,商业分析的思路也足够inspiring。但我认为这本书的最大槽点也恰恰来自所谓学术和商业实践的结合。作者全书都在强调,数字时代直接掌握消费者数据的重要性,《纸牌屋》作为开篇的case,其思想也贯穿始终。在最困难的几处论证上,也同样是回到所谓实证研究来convince读者,比如现在的大公司为什么不能拿内容要挟流媒体了、窗口期到底有没有失效……看多了你就会发现一些研究的结论可能是相反的,这在学界太常见了,而如果仅拿一个研究的结论就作为公司战略的背书,恐怕是很危险的。Data driven被吹上天的时候,不仅学者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大公司也要警惕了。07-15
  • 哆啦大胖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第一,整个20世纪,娱乐行业的传统巨头能够牢牢控制整个行业,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两种稀缺资源:一个是上游制作环节需要的金融和技术资源,另一个是下游的发行和宣传渠道,控制了这两种资源以后,这些巨头公司就能控制消费者获得娱乐产品的方式,获取价值。这期间出现的种种技术变革,都没有撼动他们的垄断地位。第二,在新技术的作用下,娱乐行业上下游环节中原本稀缺的资源不再稀缺了,如今真正稀缺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以及获得并管理消费者注意力的能力。这正是奈飞、亚马逊、苹果等互联网巨头拥有的。第三,娱乐创意公司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稀缺资源呢?在作者看来,公司需要以数据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组织结构,做决策的时候也要以数据为基础,不仅要控制好产品的生产环节,还必须要控制好跟消费者接触的环节。10-22
  • 雪球
    流媒体是个幌子,大数据才是本书的重点。本书现身说法以控制组实验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实验跨越时间之长,内容之详细,是十分值得肯定的。通过挖掘流媒体时代的三大传媒业:电子书、数字音乐、网络影视崛起的成功因素,即大数据,为传统行业寻觅值得借鉴的方法。至于流媒体方面的行业未来未以得见。总体来说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结论方面还是没能准确触及到痛点。流媒体方面的书籍实在是太少了,而这部2016的书2019才被翻译到中国,在新媒体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现实对理论的打击会显得很残酷,站在现实的当下看书中的未来,看到的是一种很有趣又很可惜的视角。学学方法吧。07-30
  • 鬼腳七
    主流思路和观点,相信数据拥抱数据,和用户的直接接触。但是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传统娱乐公司的转型哪里有那么容易,技术壁垒和已经被抢占了的先手几乎很难补回来。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