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善施
    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评分如此之高。读了就是浪费时间在我看来。04-10
  • Black Star
    作品本身超级让我惊喜,此前我完全想不到有人能在普鲁斯特和爱丽丝·门罗之间找到一个位置。但翻译是不是……而且是不是没做校对?“理想国”不该是这个水准吧……11-11
  • 听候清退旧精魂
    读的是英译本;前几章和汉译本也做了对比,觉得汉译还是不错的,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吐槽。另外一个“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样一本读起来像“观察油漆慢慢变干”的自传,我-和许多其他人-能看得下去。而且看的还不慢:Kindle上我两天里三四个小时下来看到了39%,虽然没有到“根本放不下来”,也算颇为入迷了...我想明白了告诉你。在此之前,我有几个猜想;这里先说一个:克瑙斯高的行文,千万别相信有的评论“流水账”云云;流畅有之,但是不机械,写意、工笔俱佳;他能够让他家那不算出色的位置的不太出色的房子,那一个小时路上没有两辆车经过的山坡,随着季节、日夜、作者心情,竟有一种冷冷的诗意。不要误会:这里没有屠格涅夫、普利什文那种写景功力;那是诗的文字,这里不是,但是有...诗意。不解。06-17
  • 亦非
    克瑙斯高恰恰就是那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人:他在文学道路上摒弃了一切桎梏,创作出一部无法纳入任何现有类别的小说。他在生活之潮中逆流而上,不加掩饰地呈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种坦率为他引来了不少争议,挪威媒体甚至称他为“一个谁都不在乎的无情恶魔”。02-03
  • Weixi
    克瑙斯高的这几卷传记,我猜读者要么击节赞叹,要么嗤之以鼻。我应该属于前者,虽不是时刻精彩,书中过于细节的描写有时候读起来也让人瞌睡,但是在他之前,是没有作家做过一样的尝试的。他的写法会掏空自己,不管不顾,几乎是一种自毁。读到相关文章,说他在写这系列之前已做好身败名裂,与家人交恶的心理准备。的确,谁愿意将家庭中的嫌隙、恶臭、疏远和不快特写似的一一呈现出?除了写法,另一个我思考的问题是,这套自传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线在何处?克瑙斯高是个酒鬼,想必是记不清书中那些细节的。去猜测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成为阅读里的一种乐趣。他还喜欢忽然从叙述中抽离,写一大段自己对文学、对音乐等的评论和观点,这部分也很精彩。总之,我觉得他相当的坦诚且朋克。09-22
  • 与影牵手
    ★★★★★无趣的生活,写的那么狂躁生动,真是有魔力一般吸引人四个小时一口气读完。01-27
  • 寂寞公路
    ‘当我自己进入了与他相同的年龄,我首先明白的是,走到这一步是需要为此付出代价的’,瞬间感觉被击中02-03
  • 记忆,每当你试图召唤回魂时它便作鸟兽散,只留下些许荒诞失焦的碎片供人玩味。生活是场困兽之斗,睡不到的汉娜,咽不下的沙丁鱼罐头。小酒馆里的话是百万个梦,一切以悲剧开始者将以一部悲喜剧结束。05-10
  • 邓安庆
    五百多页,很厚,读起来却感觉很薄,原因可能是他始终紧扣着“我与父亲的关系”这个点来写,通过闪回、剪接等手段,串成大长篇,有些极为细致的外部描写,会一扫而过。上部是“父亲在世时”,下部是“父亲离世后”,最动人的是对父亲那种复杂情感的审视。07-29
  • 仙妮熊
    作者说这样写是文学自杀。。。很贴切。听说三、四、五卷因为受到太多外部压力,作者收敛(和善)了不少,第六卷回归本色01-27
  • 安东妮
    不难看,但是懒散的写作。这样看来还是虚构才能让一个写作者紧绷02-11
  • 跑跑
    我推荐可以心平气和看时间流逝的人慢慢咋摸这本书,我始终觉得北欧的孩子,生活的过于缓慢又太容易得到幸福,以至于他们要这么费力的从水面一般平静的生活里去找寻深意。但是魔幻现实的本国,人格塑造的过程要艰险的多。04-23
  • 瓦片外公
    无聊的生活被他写出了诗意,而在那些绵密悠长的琐碎之间,我听到自己的生命和作者不断碰撞的声音。01-14
  • 阿巴厮
    我不能确定后五本出版,我是不是还会去读,因为我并不确定我是不是需要花时间去看一个挪威中年男人的所有心情和有些不堪的家族史。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带给我的是,太过细致的自我,细致到每一个一闪而过的潜意识似乎都有了真正的含义。但是,真的有吗?不过,对死亡的注解深得我心,又沉重又随意一样。02-08
  • .
    一开始很担心是本美国式自恋家族史。后来放心了:彻底的欧洲文学的风骨。作者对事件不感兴趣,他的着眼点是记忆的水位和感知的刻度。小说的时间有时几乎逐帧流动,有时又突然遁入无序,仿佛一次漫长的换气。离题沉思的部分精彩得让人尖叫。普鲁斯特摇滚。06-30
  • 白玉京
    我们装作对一切满足,深深陷入布尔乔亚式的生活,规划着年度出国旅游,交流着时局段子,探讨着股票得失,哦,甚至这和物质没多大关系。当一样东西太难得到,我们会自动忽略,有没有这种体会,出去旅游的时候在商店里我们会潜意识自动忽略那些体积过大难以携带或者价格过于昂贵的东西,当日后回顾照片的时候发现了真正喜欢的东西,我们简直难以置信,咦,为什么当时居然没看到呢?我们假装所拥有的一切就是我们想要的,装得太投入,阿Q精神熠熠发光,以至于几乎忘了那些耿耿于怀,那些还没有功利心的时候想做的事情,与绝大部分人相悖的情感选择,那些因为要假装过得很好的而压抑下的不甘心。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