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达摩
    经历大革命的苔菲在革命后到处奔波的身影游荡在欧洲大地,一场革命席卷了一部分人的牺牲,所谓的名头由后人肆意界定,而那些不知名人士无人在乎。而苔菲写出了那些人的点滴,也算为那个时代的注脚。03-04
  • 很有趣的书语言平实诙谐 还有点英式幽默的味道 很有特色12-22
  • 起夜急李姐
    苔菲真有时代气息。萨金特式的女人。苦中作乐,仍然是苦。《回忆录》看得极其费劲。(纯正俄式中文,竟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08-07
  • 嘘!
    才华横溢啊,俄罗斯人写的回忆录质量都不错,读的上一本俄罗斯人回忆录是蒲宁的,感受很差,不过我觉得不能怪蒲宁,是出版社编辑加翻译的问题。05-02
  • 奥夏
    机智,讽刺,幽默的苔菲。03-23
  • 鳏螤溟
    读完了正传,后面附加的不读。大可把这当做是一个俄罗斯文学全景图的一部分,放松心态地读。所谓编年史其实只是个名字,说到底这就是一段时间的属于作者的故事,她说什么尝试写别人,不写自己,其实她还是在写自己。关于她写的人我一律不记得。后部分也是,她说要写一些人不为人知关于他们本身的部分,可是读起来也和人物介绍一样,不比百度百科亲近多少。读着乐就好。11-18
  • 念青
    托洛茨基谈到吉皮乌斯说过一段话:“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鬼怪。既不相信有鬼,也不相信有妖精。可每一想起吉皮乌斯,便相信世界上确实有女妖精。”在我看来苔菲的优雅美丽也同吉皮乌斯不相上下,而且带有苏联时代特有的幽默,并继承了果戈里的讽刺传统,后来的左琴科便深受影响。布尔什维克掌权时,苔菲同大批作家一同流亡国外,她出苏联入乌克兰的流亡路线格外艰险困难,这也许或多或少给她的幽默笔风造成些因素,使得她把在旁人眼里再大的惊讶愤懑都化为平静。像曼德尔斯塔姆说的:我身在俄罗斯却感觉不到脚下的土地。这都是苔菲和她回忆的其他流亡作家的共知,身处异地感觉才思枯竭,迫切需要俄罗斯人和俄罗斯大地,便拼命回忆和书写,是为了拉进自己和故土心灵上的距离,为了用那块缺失的力量让生命完整,彼时回归故地,却是共同的死亡和眼泪。05-25
  • 看不见的城市
    2月打擂书01。苔菲老师教你如何花式赞(di)美(ss)同行。第一部分读过“金色俄罗斯版”,第二部分似乎是新译。前者是流亡记录,后者则以回忆性质人物志为主,除拉斯普京冗长无趣外,都值得一读。第一部分对照了下金色俄罗斯版,发现各有千秋,但后者并无17部分(注释说是原本从缺),本书乍一看有17,但仔细一看所谓的17只是16的最后一部分,不知道是版本差异还是编辑老师回车坏了。。。02-01
  • 大巨傻
    旁观自己,旁观革命年代文学圈06-18
  • 蚱蜢
    感受到苔菲对人这种生物深沉的热情,以及她本人坚强的性格了。没有这两点,她的文字不可能这么讽刺和友善并存,让人在尴尬的处境里体会到快乐,好像快乐比现实更明显。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