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國家感的敲問來說沒有超過這本書的。導論開宗明義交待問題意識,由法政大學事件延伸思考國家感的自然性,第一至二章回顧古代本土和西方地圖之於空間的意義,第三至五章分折古代本土邊界、主權、邊緣的概念,第六章至結語描繪排他性地緣機體降臨和新歷史書寫誕生的過程。綿密的思維和符號學與歷史學的結合構成了這部東南亞研究的里程碑。但一些名稱使用很混亂,Tonkin、Annam、Kingdom of Ava等在不同時空語境其實都有特定意涵。又,邊緣一章今天可以跟James Scott對話,高地如何成為「我們自身」的一員。感覺到譯者很努力,但可能因為出身內亞研究,這個譯本還是很有問題,既有早期阿瑜陀耶大城時期(頁32)等低級錯誤,又不遵循通行譯法(小乘佛教、籣那、賀人),把lai譯作「萊國」而非萊州也很奇怪。09-28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