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每天一个新愿望
    快二十年也不过时的书! 人类的和平年代仿佛就是用来不断内耗,争论些非关键的问题的02-01
  • xswcyj
    系统又详细的梳理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发展。第一部分讲了自由主义在“文化革命”中把道德阵地拱手让给保守派,而第二部分讲了保守派在道德上的传统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之间的冲突中走入困境。而现状则是两派不再试图解决问题,而是在一次次重启同一批引起分裂的议题中分裂公民、提升形象。11-16
  • 木子南
    做了一万多字笔记啃下这本,理解二战后美国政治的必读书。深感两党选举体制经历选举化的异化,选举越来越技术化,赢得选票变成了数学题:不同区域、族裔、阶层、宗教等分类的选民,各自有不同议题明确的不同答案,候选人只需对此排列组合,击中目标选民的敏感点即可。政治成为了分裂议题的不断重启,真正的问题却被搁置无解。此外,保守派与自由派不断在内部分裂,激进化亦促进了对手的激进化(比如新左和反文化,为里根上台铺路)。民主党的战后转变是“经济上大政府,道德价值个人化”,使得罗斯福新政打下的中下层选民基础,因回避社群价值而流失;共和党则变成“供给方经济学+社群道德价值”,给富人减税,却用社群价值吸引中下层选民。分裂根源在于,美国政治在德性与自由之间摇摆。作者对民主政治自省解决分裂有信心,不知看到川普上台还这么想吗08-24
  • 蓝色的天
    说实在的,因为不了解美国政坛,看得有些一知半解04-18
  • 阿廖沙
    如果说投共和党投特朗普的都是种族主义者,是信阴谋论的蠢货,是恶魔,那这种视角就太粗暴以及大错特错了。那么为什么,到底为什么,他们不愿意选择一个代表人类进步方向的议题呢,环保,关爱弱势群体,限制托拉斯,追求公平正义呢。除了杰利蝾螈、选民压制、狗哨、输不起法等等以外呢,自由主义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就不吸引人了。这本书尝试梳理了一些原因。01-17
  • 吴焚舟
    感觉铺垫的两党史那部分有点太长,最后的讨论又太少了。。。整本书就跟。。。标题,关系不大。。。11-16
  • 彼岸花葬
    简单来说中美左右相反,不过先要区分是经济还是道德文化上的左右。看来键政圈里那些所谓“白左”“小布尔乔亚”“身份政治”在美国都属于“新左派”[思考] 当他们一遍遍批判共产主义的文化革命时,其实自身也正在发起一波波的文化革命。然而现实是,自由派知识分子同时追求经济与道德文化的双重自由放任,大众却对两边的自由放任都不支持07-15
  • 魚の香
    对于美国公共知识届的短浅认识为理解书中的事件罗列和逻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虽然还是能跟踪到基本的逻辑,建议直接看终章也能把握这本书的主旨:作者还是以呼唤公民身份和公民社会与公共参与为手段来弥合被意识形态争论所撕裂的政治生活,也许得益于三十年前的社群主义思潮,公知们普遍都选择了共和主义的路径来修补自由政体,这个寻求对话的过程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仍在继续……05-16
  • 潜而明亮
    美国现在是这个星球上的老大,他不懂政治能行么?如果有一天他老大当不下去了,那可不是按顺序当老二老三那么简单,可能连第四第五都当不了。所以,美国天天跟老二(中国)那么玩命,是非常能理解的。10-17
  • wasteland
    「“解决问题的政治”之衰落,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剧烈下降,负面竞选就变得越来越频繁。要吸引越来越疏离【11】的选民,候选人和他们的政治谋士采取了一种玩世不恭的姿态:玩弄大众对政治的愤世嫉俗的情感,借此赢得他们的选票——他们这样做有充足的理由。但是玩世不恭的竞选并不会让“问题得到解决”。就这样,问题越来越严重,选民越来越愤世嫉俗,竞选广告越来越玩世不恭。」08-01
  • 文景
    美国人感觉被政治欺骗了,自由主义贬低他们的价值,保守主义克扣他们的利益。12-29
  • Nelly.L
    我为自己在2020年大选期间才读这本书感到羞愧。作为一部首次出版于1991年的著作,作者的分析到今天都毫不过时,我甚至觉得近几年美国自由派学者的反思之作亦没有怎么跳脱出这本书所说的范围。霍赫希尔德的《故土的陌生人》通过田野调查从个体角度重新叙述了一遍为什么南方州白人觉得自己被自由派抛弃了;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警告自由派忽视“家国同构”的心理机制、抛弃道德叙事的政治后果。The thing is, the lesson has been there, it’s just that it never translated into actions.11-10
  • freeman1003
    很好地梳理了美国左右两翼发展演变的历史,相对客观中立。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