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走向馬克思主義史學之路
举报
书名
走向馬克思主義史學之路
作者
葉毅均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9863267782
出版年
2020-6
出版社
三民書局
页数
516
定价
NT$600
装帧
平装
豆瓣评论
小盼的大宝
始于正义,终于不义,这是那一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宿命!
06-06
Friend_Laurie
果然做中西交通史死路一条
05-18
馄饨
用功很深,过多依赖回忆录与旁证,应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详细梳理了范老早年的生活与思想,但对范老由经生转为革命者原因的解释或许还是单薄了一些。
07-07
居易
很好!史料充实,下了很大的功夫,树立了楷模。只是有的部分再精简些就更好了,有些矫枉过正了,对于“背景性”描述过多了。
04-23
我是喵叔
大失所望……既没有很好地解决绪论提出的“中国通史编纂”相关问题,通篇看下来也就余论部分稍微论及范文澜如何阴差阳错般“走向马克思主义史学之路”。即便标榜为“前传”,也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10-06
殊同
范文澜由章黄旧学一跃而成左派史家,经历了二十年代的启蒙和三十年代的激进。此中固有范氏个人的激越性格,亦有帝国主义压迫下所激发的民族大义。既有从无政府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思想观念的自然演化,亦有对国民党的失望和受左派人士影响下的向中共靠拢的道德和生存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仍是范氏作为崇尚旧学的知识青年在国家危难之际,对于自身学术的迷茫和烦闷。范氏既不像孟真为五四领袖,又对自身学术之用度产生怀疑。因此选择马史学亦属情理之中。由此看来,老辈学人的“左转”仍是真诚的。对于近代以来左派史学所留下的史学遗产仍有梳理和阐扬的空间。
06-23
阿珂路
范文澜诞辰130周年
09-21
豆豆大宝要奋斗
讲述了写作《中国通史简编》之前的范文澜的求学、工作、治学历程,写的十分客观,完全不带政治倾向。范文澜也是经历传奇,小学跟着哥哥在徐锡麟的大通学堂学习,见到了秋瑾被捕,中学辗转到北京安定中学,与茅盾是同学,大学在北大,先后与傅斯年和顾颉刚同学,他没前者外文好,但比后者勤奋。与毛虽然同学,但是在北大没有交集,大四那年蔡元培才来北大,蔡倡导新文化,所以黄侃就从北大出走,范本科前三年最为受益的就是黄侃,从文心雕龙到小学训诂都受益良多,是黄侃最喜欢的学生。工作刚毕业从黄侃教诲,专治诸子学,后来在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期间,因为帮助学生两次入狱,后来信仰就发生了改变,去了延安,作为极聪明的人,都想写通史,去了延安就写了马克思主义史学风格的通史,这是作者的解读。
02-14
八十四年
作者的問題意識很大,想探詢20世紀上半「中國通史」寫作及背後思想的相關問題,「中國通史」一門中的一派以范氏為代表,因而必須先對范氏如何成為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做一探索。總體而論,本書對瞭解范文瀾前半生的幾次轉變很有助益,既然此為「前傳」,那麼更期待「正傳」。
04-09
殷顽民
姑且不论《简编》在本土马主义史学谱系上开宗立派的重要地位,范氏从反对白话文的章黄门人、「选学余孽」,一跃成为拥抱大众的左翼史家,政治光谱从一极摆到另一端,这个思想转变本身就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对象(尽管在1920和30年代并非个案)。可惜范氏档案很多尚未解密,因此本书为弥补资料的缺乏,大量征引相关人物(主要是最为人熟知的一批学人)的日记、回忆录、书信等铺陈背景、提供旁证,对于资深读者,不免有繁冗拖沓、枝蔓纷杂之弊,好在综合诸家已有成果,书中论断多切中肯綮。名为前传,实际上多探后言之,从49后传主本人和旁人的证词中批判性还原彼时情境,钩沉发覆,亦有创见,值得一读。延安往后,安为理论工具,思想与人生经历或不如前半生曲折跌宕,但对史学史研究价值依然重大,期待作者继续撰论范氏后半生
12-15
旧容颜
是書為范文瀾先生之前傳,以范文瀾40年代初奔向延安為限。范文瀾本出自章黃門下,以研究《文心雕龍》而立足學界,其思想最初亦偏向守舊。日後范文瀾如何由文學而轉入史學,由偏向守舊而急遽左傾,實為一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書一方面對范文瀾相關的很多問題做了細緻的考證,征引史料甚多,包含諸多前人未曾注意的新史料;另一方面也從政治、思想、學術、個人生活等諸多領域展開研究,多線呈現。具體而言,本書有三條主要脈絡,一是清末民初的國學研究,二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所浮現的全新歷史研究動向,三是國共競逐下激進化的民族主義救亡行動。是書很好的呈現了范文瀾學術與思想演變的歷程,有助於觀察當時的知識分子如何通過解釋歷史來定義自己。
12-27
百万森林的雨
史实材料,材料的处理很关键,作者尚有进步空间。
02-15
Roger
范文澜这一人物之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一脉的学术史研究相当重要,先前关于其人物形象的研究多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作者承续王汎森的学术理路将其带回学术研究当中,这种尝试值得肯定。但问题在于反映范内心世界的私人材料如日记、书信、回忆录属于“先天不足”(如作者所说,即使有也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难看得到),使得作者只能依靠他人材料中有关范言行的零星碎片,或者通过梳理学术脉络和重现时代情境的做法,将现今少数能利用的范的私人材料(主要是那篇1940年的自述)置于其中历史地理解,对其心境进行推测。所以作者对范整风运动之前学思生涯的重构工作是比较冒风险的,也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1940年代后范思想的高度意识形态化,以及时下的政治环境,使得“后传”亦难有操作空间。可见博论若以选取某一人物来做,当慎之又慎。
12-15
会飞的狼
范文澜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闻名于世,然后就其从学经历来看,范老师从黄侃,为章太炎先生再传,以《文心雕龙注》为其早年代表作。这样一个以“国学研究”出道的学人,如何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叶师认为,要解决其为何笃信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而这显然是一个思想史问题,这样的研究路径符合叶师所言”治史学史应当兼具思想史关怀“。
10-19
回头识我
对于大陆史学界来说,范文澜及其《简编》无疑是一基本常识,然这一“常识”的自身轨迹却未必已足够清晰。本书运用思想传记的写作方式,又自觉极力克服“传主之主体性优位”的不足,在生活与思想的接榫处剖析范文澜前半生从传统文史之学走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转型,乃至出乎其外,在学术与政治的交织互动中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如何理解历史、定义中国与不同的思想及政治系谱,思考力与阅读性俱佳,令人不免翘首以盼本书中已多少涉及的下一部作品。
10-19
任西东
前几天收到叶师的大作,封面装潢固然喜欢,但内里更值得一读。囿于近来事务繁忙,未能仔细品味,只能先草草翻阅一番。在字里行间中,我想起三年前初见叶师的场景,他接替因病未能继续授课的曾宪礼老师,为我们讲授历史学的必修课程《中国历史文选》,2017级自然作为他的“黄埔一期”,为叶师提供新的实验舞台。曾师是按高中教文言文的讲法给我们捏碎讲;叶师则换种讲法,上来就讲前沿,讲潮流,讲史学史,让我耳目一新,心想叶师势必是把我们当作历史学人的预备役来培养了。这种劈头盖脸的演讲风格延续到《中国史学史》,让我在课内课外锻炼了无比的思考力。虽然系内对叶师的“美名”素来忌惮,列其为五虎上将之首。但叶师的治学方法和态度是恰当的,这是好研究的前提条件,而叶师在本书中延续了这种态度和风格,因此我推荐各位读一读本书。
10-17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