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林翰
    那是沧海融入太阳,兰波永在。05-30
  • 虫虫
    兰波就是诗歌史上一闪而过的流星,虽然短暂,但也曾经划破长空,他打破感官的界限,完全沉浸在梦幻与黑暗的边缘。我熟悉在电光下开裂的天空,狂浪、激流、龙卷风;我熟悉黄昏和像一群白鸽般振奋的黎明,我还见过人们只能幻想的奇景!我见过夕阳,被神秘的恐怖染黑,闪耀着长长的紫色的凝辉,照着海浪向远方滚去的微颤,像照着古代戏剧里的合唱队!我梦见绿的夜,在眩目的白雪中,一个吻缓缓地涨上大海的眼睛,闻所未闻的液汁的循环,磷光歌唱家的黄与蓝的觉醒!03-20
  • 奇诺
    重度中二病患者兰波......10-28
  • 兔猻咬你粉鼻头
    譯本還不錯。藍波的性格在他的散文詩裡體現得最明顯。十六歲的少年,不管如何早慧,到底還是太年輕。年輕才有那麼多激情,想要太陽,才有那麼多莫名的狂躁,甚至歇斯底里,更容易覺得“這世界非我家”。他太年輕就來闖蕩,才那麼容易把自己定位在不安分中,早早燃盡自己。他的短夀才不是壞事。06-24
  • 东音山齐
    刚读大学时院里举办书评比赛,评个靠前换本书,我点名托学姐给我买这个翻到了刚满18岁时的我写的胡话,酸臭,恶心得要死但还是留点吧,像是拿着望远镜替16岁的自己看18岁的我一样“今天坐在法语教室偷看教材,一直以来感觉不同语种的存在除了本身韵律隐藏的民族气质以不可替代之存在存在外,很多时候的无力感是隔阂,不是说能够依靠语义翻译就能解决的隔膜。就像我说,我永远读不懂兰波一样,醉舟之覆也许从吐出来的那一刻就把我和长歌奔浪浮尸船舵永久地割裂开来了。谁能忍受得了如此瑰丽的想象呢我怕也领受不了如此激越的振荡醉酒、懒散、壮游,这种拿手好戏也是想浸泡在酒精中实现的,即便早了一个多世纪,即便和在不在路上无关,诗歌和生活真的是一回事吗?长醉不复醒的话,尽然吧”08-28
  • 莜麦
    终于逼自己读完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总觉的像在读改革和政治的颂歌。我不喜欢政治。08-21
  • 晓林子悦
    这阶段的法国文风是不是动不动就咏叹啊?总之看得莫名其妙,仿佛看见一个捧着心的病西施+歌剧里的骑士形象,原谅我进不去语境。04-21
  • 胡了了
    刚才有个学妹来问我兰波怎么读,《彩画集》读着怎么那么费劲儿。我告诉她,你不要想着非要读懂它,光是感受它的语言、修辞、想象力就够了。可是,我回想起高二的自己,只是因为王道乾有名、兰波有名,其实根本什么也没读懂,什么感觉也没有的读完了《彩画集》。后来我还和好几个人夸过它,我为什么要夸它呢。我为什么要夸一本对我毫无触动的诗集呢,因为别人都说好吗。语言、修辞、想象力是诗吗,如果诗都不在,那我要感受什么呢。我不关心《彩画集》在哪些人眼里是诗,反正在我眼里,它不是。05-28
  • Shayne
    兰波和波德莱尔相似,是法国文化自身之中产生的对于启蒙精神的反对力量。在兰波的散文诗里,这种反对明确体现在:从主题上看,他刻画的是在善与美被“理性”所劫持之后那无处安放的罪与丑;从语言上看,他力求突破的就是现代性的分类;从文化意涵上看,他对于宗教主题的运用也是为了表现“牧师被医师取代”、“先知被政治家取代”的无家可归感。王道乾先生的翻译较好地再现了法语诗歌的奇诡风格,但在义理上似乎仍有未通明之处。02-10
  • 欢乐分裂
    断断续续读完,之前其他版本看过多遍,乃诗歌启蒙,重读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激情,不按语法、不按常理的遣词造句、对气味声音色彩的打乱融合与焚烧入骨、洋溢着晕眩的无限写意,几乎又叫我掉入一个不可逆转的时空;等待某天真正读懂才好打五星;正如他自己所言“在迷狂状态下失去对他所见景象的理解力,真正有所见。真正看到他的幻象!所以,诗人,确实是窃火者”;仍最爱《地狱一季》。07-14
  • 墨梓
    先说翻译:情感充沛,词句顺畅,无法看懂法语原文是一个遗憾,但兰波的天才也没有被掩盖;再说装帧:译文经典丛书精装这一套花的封面很讨喜,收集齐了应该很好看吧。但前面竟然有译者的画像,最后也有一篇写给译者的文章,感觉很奇怪,被我撕掉了。07-26
  • Floramutter
    想起木心说“诗歌顽童里,兰波整个儿任性,拜伦狂放而文字守格,海涅发乎捣蛋而止于俏皮,马雅可夫斯基本质蛮戆,叶赛宁,被惯坏了的农家子。”不过,依然喜欢兰波这句:“精神上的搏斗和人间的战争一样暴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