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观复
    看看这阶级分析和洞见!政治现实主义和宗教理想主义的分野,暴力抵抗与非暴力抵抗的不同,个人道德与集体自私的对照,清晰得不得了。在读经典文献之前,看完这本书是必不可少的。02-20
  • 现实主义说起话来就是不留情面01-26
  • יוֹחָנָן
    这学期朱文莉老师的课最后写尼布尔,感谢朱老师容忍我写这位神学家。尼布尔的立场从一开始就很明确,每个人可能都是道德的,但是社会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罪恶,不能将个人的道德凌驾于社会之上,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灾难,那么教会不能将自己凌驾于社会之上。但是教会对此世的罪恶能够容忍吗?也不能。教会要对抗这个社会之中的不公平,那么如何又不让教会成为一个政治机构,这是最难的。08-29
  • Q.E.D.
    道德的人却造就了不道德而自私的集体,个人的自私得到极大地放大,这就是深植于群体疯狂的根源。没有内在超越性的理性,只能一种工具,没办法救拔我们。除了信仰上帝,我们无处可去。06-12
  • 阿未
    很久没有一本书能引起如此共鸣了08-26
  • 笨蛋熊大饲养员
    “无产阶级不重视个人的道德行为不仅因为它本身不是像有特权的人们那样作为个人而存在的,而且还因为它尚未发现能为特权集团显而易见的统治欲和权力欲辩护的个人道德。于是它得出的结论是实现群体道德生活的希望不过是幻想。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道德之间的冲突就是伪善与野蛮、故作多情与犬儒主义之间的冲突。对一方加以限制就会导致强调要对另一方也加以限制。”08-04
  • 非虛構
    尼布爾於 1915 年進了底特律的一個勞工教區,準備通過培養人類之愛來確立社會正義,在社會衝突的熔爐里,尼布爾發現關鍵的問題不是個人倫理學的問題,而是社會結構和戰略的回題。企業家在他們的個人關係上並不比普通勞工更不道德,但在一個競爭資本主義的制度中,由於非人格的市場、利潤和供求規律的作用,直接把「耶穌的簡單教義」運用到社會領域是不可能的。儘管受到自由主義神學的強烈影響,但尼布爾的《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會》 仍標誌著當代美國基督教中社會現實主義的開始。自由主義時期的唯心主義沒落了;上帝的王國不是人去建造的。不僅這一代如此,而且任何一代都如此。這個王國是永遠凌駕於人之上的「不可能的可能性」,是理想的完美的相互之愛的公一社,裁決一切人竭力仿效它的嘗試。唯一可能的可能性是暫時的和不完美的正義形式。 04-28
  • 燕谋阁主人
    P26 在当代世界中,白种人之所以称王称霸,主要是靠“浮士德”灵魂中的高度自我意识,而不是靠战争技术、管理技能和经济力量的发展。03-24
  • hippy
    虎头蛇尾,提出了很好的命题,但写到后面论题没了……05-07
  • whisper
    洞见好多,嘴巴好毒,读的好累……10-31
  • 鹿鱼有幸
    果然..从西方译过来的东西,饶舌得我啃不动。12-03
  • 阳极-半导体
    这也是重点之一,三角框架搭出来了04-30
  • 司大龄
    这书太硬了,不怎么好看09-21
  • .
    前五章真知灼见极多,一针见血的观点比比皆是。六至八章论及无产阶级革命的部分,给人一种作者是共产主义者的错觉。最后两章突然推翻前面的观点,回归宗教理想。可能尼布尔终究还是深受宗教影响,导致后半部分弱化了前半部分的洞见,有些遗憾。11-08
  • 中國病人
    1932年对社会主义就能有这样的见地,牛!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