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电子书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空荡荡的地球
反馈
书名
空荡荡的地球
作者
达雷尔·布里克
约翰·伊比特森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111631590
出版年
2019-8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数
290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社会
科普
未来
人口
豆瓣评论
杳朹
中文序强行挽尊也是很败好感的一件事情了。从某种意义来说,人口下降也是社会化高速进展的反噬吧,能够有效减缓内卷、恢复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人口就是一个钟摆,不会停在恰到好处的位置,只会摆来摆去。所以如果降低到一个低谷,也许又会上升。
11-20
风中散发
对小家庭的偏爱和教育中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10-19
空
当女性意识到 生育这件事剥夺了自身多少的价值之后 我们才会开始思考 是否我们可以选择不生育或者少生育 这是女性自我觉醒的必经阶段 这种父权制的社会是该为他们所做的行为 付出代价了。
10-31
chenan
作者列举了各个地区的人口数据和现状,日常中的种种迹象也能窥探到人口下降问题的一角。形成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大家都懂的几方面,城市化和技术革新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地位有所提高,男女平等不断深入,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选择度也会增加,而生育会束缚着女性的发展,那生育意愿就自不然下降,看看恐婚恐育的情绪不断被推高就很好理解了。或者等到生养孩子不单单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时,当社会和企业对母亲这个角色更理解更包容时,当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思想被转变时,女性才更有勇气和安全感去面对多个孩子的家庭生活。
12-09
香菜胡子小老头
看完这个书,想去加拿大了…
12-14
Yeuvjbtustjfox
提供一种新视野,有空再补书评。看的版本是和大前研一合写的,合写版的《低欲望社会》和大前自己单独出版的《低欲望社会》相比内容好多了。
01-28
cassc
中国很快就会比日本更老,但口袋依然空荡荡
02-28
spacewander
示例分析过于着重于一线城市中产了。未来该国的其他人也会像当前该国的一线城市中产,这种推论是站不住脚的
03-12
276088996649
书中观点可能引起环保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的不适,但让他们不适的,而不是迎合他们的,不正是5星级好书吗?信息量充足并且阅读门槛极低。推荐序写得太棒了,也是满怀诚意和信息量,还反驳了正文中的一些观点,提供了另一种声音
12-04
Liz
讲了人口缩减的一些现象,每个国家的应对机制。感觉也一般吧。
10-07
马大象
【藏书阁打卡】当我们在谈论中国生育率下降的时候,作者已经告诉我们,这并不是中国甚至东亚特有的现象,而是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它跨越了人种、民族、文化、地域,是整个“人类”这一物种的一个大趋势,我们这一代人有生之年将会见到全球人口的拐点,而人口大量减少的时代则要往后再过一两百年。人少了会带来很多新问题,但是同时社会也在进步,人的生活品质和平均寿命都在提高,会迎来一个新的社会图景。不过在短期内,我们会遇到最大的难题则是老龄化问题,也就是年轻人不够了,上哪儿去找年轻人?作者提出了一个加拿大移民模式,确实有些理想化,以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几十年后要支撑几亿老年人的社会运转,恐怕靠移民也是杯水车薪。对于个体来说,只能强身健体,自力更生了。
01-03
Vincent
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角度。城市化导致生育率的下降,当低于替代率(2.1)时,人口将逐渐降低。(想起小时候的一个疑问,既然计划生育每人只生一个,怎么人口还会越来越多呢)
06-04
哆啦大胖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本书认为,基于今天的人口现实,“人口爆炸论”已经不现实了。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都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且这个趋势是全球性的。作者认为,人们真正应担忧的是人口下降。他们指出联合国人口司对21世纪人口作出的“中位预测”并不准确而“低位预测”才更接近现实。而人口下降会带来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城市化和女性接受教育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两个关键因素。城市化把孩子从以前的“资产”变成了如今的“负债”。女性获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权利,她们更加自主,选择更小的家庭规模,生更少的孩子。作者把引入移民当作抵抗人口减少的唯一策略。他们认为,人口优势会给国家带来优势。但“如果引进的移民多到足以缓解人口衰减的危机,那移民进入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比其解决的问题更大”。
11-25
小牛的干草垛
主要观点概括一下其实没几页,所以觉得自己花了太多时间(应该再看快一点)。正文看起来有种中性的舒适,但推荐序不是,所以我也觉得省掉推荐序比较好。说到人口难免提到女性,事实上作者提了又提,女性的话题虽与我自身密切相关,却是真正的痛点所在,这次没能避开有点难受。同时还有一些恐惧,不是对人数减少带来的后果的害怕,而是对想象中为了阻止它而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感到毛骨悚然。
09-30
劈头士》睁木
已购。生育率下降最重要的因素是城市化。在农场上,生孩子是投资:多一双手可以挤牛奶,多一副肩膀可以耕种田地。但到了城市,孩子是一种债务:多了一张需要养活的嘴巴。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天。城市化赋予了女性权力,而一旦女性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必定会选择少生孩子。“低生育陷阱”理论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有一代或以上人的生育率都低于1.5,那么,这一比率就会成为新常态,一种几乎无法改变的常态。推荐序中写,在去除短暂的全面二孩堆积反弹因素后,中国自然生育率不到1.2。即使中国生育率能维持1.2,而不像各种证据显示的会进一步下降,中国人ロ也将从目前接近14亿,到21世纪末萎缩到6亿,到22世纪末萎缩到与巴西相当的7000万左右。相对较低的生育率,在六七代人的时间里就会让中国目前7倍于巴西的人口优势消失殆尽。
09-22
書魚
大脑是最重要的生育器官
10-17
TriAngel
绝大部分内容和描述与日常接触到的实际生活相符合,只是我在想,既然已经不可能再回归到后代为生产劳动力的农业社会,如果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如果真的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如果生儿育女这一行为不再带来任何经济压力,也不再需要父母牺牲自由,牺牲自我去扶养一个小孩的时候…假如真的有这么一个乌托邦,出生率就会稳定在2.1左右吗?我觉得大概不会如此美好。不过算了,说到底,人类不过就是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万千生命形式之一,出生率是高是低,人类这个群体数量是增多还是减少,都不是什么好事或者坏事。这只是个事,还是只有我们自己觉得是大事的事。
09-28
catapuella
建议直接跳过推荐序,不仅又臭又长,还包含谜之自信的观点差异论述,与全书的关联度很低。直接打开正文,进入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
09-27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