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诗经通释(全四册)
举报
书名
诗经通释(全四册)
作者
李辰冬
格式
EPUB,AZW3,MOBI
ISBN书号
9787203118183
出版年
2021-7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数
1320
定价
168.00
装帧
平装
豆瓣评论
阿俊
为了看见文学的另一种可能,起初看见推荐语,心中自斥为妄,现在渐渐想清楚,有时候真相没那么重要,要看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如何写成的,诗经学史上的累世积习如何让学人亦步亦趋皓首穷经,该书又是如何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破除成见,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序言俨然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味道:这是一件反传统,甚至可以说是革命的工作,于是卫道之士就出来反对了。除过讥讽、谩骂、批评外,还公开以《村佬佬信口开河》《李辰冬可以休矣》做题目来嘲笑。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补助我研究《诗经》已经两年了,自从我发现三百篇是尹吉甫一个人的作品后,反而停止了补助,认为补助我这样的研究是科学会的耻辱!二十年来,我就是在这种彷徨、苦闷、不安、冷漠、讥讽、笑骂、孤独、沉闷、矛盾、冲突中过活。在这段黑暗中寻求光明的期间,并不是没有了解我、鼓励我的人
12-20
盲刺客
一种不同的解读方式,自己没敢想过诗经是一个人的诗作,但作者的确有很多能自圆其说的内容。有些描述对照着基本古汉语词典和字典能对应上响应的内容,但也有些不同的地方。比如簧,左执簧。书中是说簧通皇,即翿,与后面的左执翿是同一个意思。但古代汉语词典里面倒是认为簧就是笙,而非后面的翿。的确也没有找到皇即是翿同类物品的条目。
12-17
Fernweh
释义很明晰,确读诗经的可参考
03-03
límpido
the first poet
04-30
打死也不说
本是随手翻看,没想到从阿城代序部分就直接陷进去了,心甘情愿地跟着李老,就像个侦探助手一般,抽丝剥茧,进入尹吉甫的生命,按照一个新的顺序把诗经300余篇全部读了一遍。佩服于李老20年坚持不懈的考据与研究(须知那是个没有电脑,文献相对匮乏的年代,若有现在的技术支持,李老的研究成果必会更为丰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看似离经叛道,实际有理有据,甚至可能更为贴近本源的诗经原貌。如果读者无暇读完本书全文,建议至少读一下开头的“代序”,三个“自序”,以及末尾的“附录一:补义与解答”部分,一定会很有收获。ps:个人也觉得书中有些部分李老解释的可能略为牵强,但须知他的这种研究方式是依照自己严格框定的规范所做,能说通就很有说服力了。再次顶礼李老。
01-13
伊艮聪
Narrative helps with memory
09-05
一晌贪欢
这是脑子不正常的一本书
04-23
チリ大統領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只看了前言和后记,了解了一下他的思路,说得通,而且可以用来反驳新世纪儒学战士。
06-07
LYON
不得了了,诗经是尹吉甫一人作品大概八九不离十了。尹吉甫出身不好但是文武双全,大概五十年的个人经历写成诗篇流传各国,其中若隐若现地勾画出个人的故事。最主要的是诗经和竹书纪年互证若合符契,没有一个字没有来历,山川风物花草种种和他个人历程条目历然。可惜普通人学识不足,又没有陈寅恪马一浮这种通儒研究李辰冬这个研究成果以盖棺定论,只能资为一说,可惜可惜
07-05
麦麦
装神弄鬼,噱头耳,不足据也。
09-07
黄彬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对我来说还是有收获的,毕竟任何人花二十年在一件事上都是非同小可的。只是觉得这种中国老式文化人做学问的陋习,值得警戒。现代教育,即便学文也一定要有基本的逻辑学基础,否则白忙一生,贻笑大方事小,浪费社会资源事大。
10-21
Yehnngic
求全则勉强,过犹不及
10-18
Apkallu
阿城做序,非常不一般!
03-13
Annie
我不是学中文的,书中学术论证部分没有任何知识铺垫,我真的看不懂。但为什么还给了五星推荐呢?因为这本书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上学时课本上说诗三百是各国收集的民歌,我从来没有过质疑,也就这么认为的。《诗经通释》另辟蹊径,还能自圆其说,真是不容易啊!虽然我并没有认同作者的观点(主要原因是我无法证明论据的正确性),但本书展示了一种可能性,让我反思自己的思考习惯。这就值得推荐。
02-27
殷靁
“我在《自序》里说:“为什么称‘通释’呢?因为不仅将二百篇串通来解释,而且由尹吉甫的生平贯通来解释,所以称为‘通释’。”实际上,不止如此,我是将同一个字贯通来解释,同一句诗贯通来解释,同一个地名贯通来解释,同一个人名贯通来解释,同一个名物贯通来解释,同一件史事贯通来解释,篇与篇贯通来解释,最后以尹吉甫一个人的事迹贯通来解释,故谓之“通释”。也只有这样地贯通来解释,每个字的意义才能“通”晓,每句诗的意义才能“通”晓,每篇诗的意义才能“通”晓,因而才能“通”晓三百篇都是尹吉甫的作品,也都是他的自传。一九七一年八月二十八日于台北”
02-13
星尘
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不是玩梗而是真话,这本书将会打破我们所有人对《诗经》的固有认知。李辰冬先生在这本书里探讨了一个被我们忽略的问题:诗三百的作者是谁?书里面得出了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答案,并且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老实说,我目前还没有相信这本书的观点,但必须承认本书的观点极具启迪性,李辰冬先生用了二十年时间来考据,估计还得多读几遍才能品出更多的味道。另外本书简直是考据党的狂欢,本书主张《诗经》“无一字无来历”,要想证明这个观点绝非易事,当然要想看明白甚至反驳这个观点也并非易事
09-28
知度濟。
柏何人斯,敢奋笔以进退孔子哉。
07-06
蓝子
之前读的水牛出版社的 还回图书馆以后就哪儿都找不到这套书了……要买!
07-0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