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Elact
    3星,描写的是英国人偷取中国茶树,并在印度大规模种植的历史故事,里头有经济学和商业竞争的东西,值得晚睡前看几十页。11-23
  • ficus
    甲骨文的书越来越水了,一般吧,茶叶从中国的引种过程。11-30
  • 瑞鶴
    嗯,从植物学的角度去讲历史,写的很棒。11-10
  • Adolf hitle
    植物学与帝国的密切联系,茶叶的秘密在东方。文笔类似散文。02-28
  • 㺯春公子
    百年以降,茶叶作为古老中国的经济支柱之一,终于流传于外,与众多因素一起彻底改变了世界大势,本书格局略小却也具体而微,叙述了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雇员罗伯特·福钧受巨大商业利益驱动,凭借自己的植物学才能前往吾国盗取茶种的风尘往事;作为一个人的故事,对其坚定的意志,投机的冒险心态,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皆有所表达04-17
  • 小天天注定
    茶叶大盗,小物件改变了中国、英国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是偶然还是必然??很有趣的一本书。我在想,如果当年也有像现在一样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或者专利制度,现在的世界还会是这个样子嘛?!西方人指责中国“窃取”和山寨技术,他们自己又是什么德性。。11-09
  • Batata
    非常失望:1)历史和人文的知识不足,细节出错,勉强作为通俗读物 2)叙事的笔调故弄玄虚,就像一个人抖着眉毛挥着手指讲了一个不怎么样的故事 01-17
  • 轩羊羊
    略读,感觉不好看,插入过多的背景介绍,故事不连贯11-15
  • 扭腰客
    在中国亲眼看到制茶工人往绿茶里添加蓝色制剂以提高茶叶的鲜绿程度,并将这一行业秘密在 1851 年的伦敦世博会上公诸于众——那么早就开始这么干了,中国人可真是……06-23
  • bookbug
    作为饮茶者,一直对红茶为何能在英国取代咖啡成为首选、大吉岭和阿萨姆为何能与祁门齐名等不解,本书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解惑。作者在当事人回忆录的基础上,用接近小说的笔法,讲述了19世纪英国园艺学家福钧以东印度公司雇员身份远渡重洋,苦心孤诣,秘密盗取中国茶种和制茶工艺的故事。福钧多次来华,但盗茶主要是两次分别从杭州和黄山休宁,从武夷到上海,经加尔各答将上等绿茶和红茶茶种运往喜马拉雅山下,通过改善沃德箱的运输条件,改良大吉岭和阿萨姆的茶种口感和质量,从而改变了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因为揭开了中国人在绿茶中放添加剂的真相,英国人自此只喝红茶),并在20年后让英属印度超越中国成为最大的茶叶贸易国。05-30
  • 向来痴
    很通俗,但好歹把中国茶种传入印度的过程讲清楚了。11-05
  • M
    拆烂污的傅满洲式内容与水平和书前花了7页纸之多印上的“本书所获赞誉”相比,真是太过讽刺了04-08
  • 魯西西的北
    三观不正 粉饰商业间谍行为 文字充满了对中国人的轻蔑和赤裸裸的傲慢 论一个蛮夷民族如何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11-16
  • 维舟
    虽然作者尽量想写得跌宕起伏,但信息量不足,读来还是平淡。译文略有小疵。不过还是可以一读,至少视野开阔,相比起来,国内这类题材往往只着眼于中国或植物本身,似倾向于孤立地看问题03-29
  • 夜幕
    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从商业经济利益上来盗窃茶叶的传奇故事。这更是一个年轻的工业文明与古老的农业文明最初的民间交流。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细节,在过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让人陷入很多思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可谁又能否认例如茶这类的饮品曾经带给这个世界一系列连锁的翻天覆地巨大变化呢?正如西方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温暖而盗取了天神的火种一般。颇复传奇色彩的福钧为了西方的需求,凭借其坚定的意志,开放敢于冒险的心态,更是对自身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演绎了这段传奇故事。不妨用几个小时闲暇扯淡时间,读读这段有趣且兼具史实的精彩故事。提高姿势水平,以资日后有机会装逼。10-30
  • 晓林子悦
    去年初读周重林的《茶叶江山》时,对“茶树原产地在哪里?”的问题有很多疑问,现在通过这本书解决了。本书阅读时要注意作者的倾向性,福钧在作者的描述中几乎成为了一个冒险英雄,个别之处明显脑补过多。另外,东印度公司在其中的作用还需要深挖辨析。01-16
  • 微笑迦朵
    2015年已读112。三星半。今年读的几本历史读物中,有两本与植物有关,一本郁金香,一本茶叶,既是经济史,又是社会史,更是交流史、冲突史——似乎还得加上技术史,玻璃、步枪、帆船技术……福钧盗茶部分我个人觉得没推荐说得那么传奇、精彩,反倒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茶叶这篇综述,挖了足够的坑。接下来,想找本香料书。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