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认为孔子时代儒学并无明确的性别歧视倾向。指出阴阳学派构建了阴阳与性别的对应关系、而阴阳、男女并不固定可以转化。关注内外,与阴阳类似。考察守寡的忠诚意味,缠足背后的自主性。整体在观点上都平平无奇,但作为社科视角下的语言表述还是挺新鲜的。另外,总觉得从受众和弱势方的参与、与发出者和主导方的互动视角来解读缠足、立生祠等现象,最终得到古代史后半段女性具有自主意识、并不那么从属和受到迫害;民众具有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小天命解构了明代皇权专制顶峰说诸如此类的结论,总是让人狐疑的。不过抛开事实层面不谈,从另一个面相揭橥异质性,也有利于丰满认知。11-14
  • 失林獐
    从思想史的角度,对现代西方女性主义叙事的反思与批判:儒学理论层面上并不包含男女对立以及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女是基于以家为基础的传统秩序角色分工,二者相互交融与配合,没有发展成为西方男女二元对立、势如水火的状态,男性可以拥有类似于阴的“文”的特质,女性也可拥有类似阳的“武”的特质。对种种儒学压迫女性的误会予以阐清后,作者最后提出了儒家女权主义。这一章没看懂。总体而言还是把儒学思想与女性的关系写得比较清楚,以儒家经典为材料基础的同时,也关照到西方女权主义/性别研究(尤其是中国妇女史的研究)的理论前沿,虽然把儒学的时间范围严格限定到汉董仲舒改造儒学之前,并且把作为人的孔子和作为儒者的孔子分开讨论(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有取巧之嫌,最后提出的儒家女权主义也没立住脚,但是对初学者还是很有启发的。05-30
  • 素书斋主人
    这个研究课题试图创建一种混合式道德理论来调和女权主义和儒学。在混合式道德理论中,儒学不再是压迫中国女性的元凶巨恶。相反,儒学被视为正统经典中不同声音和模糊含义的一种动态运作。正统经典为中国人提供了充分的概念层面的工具来参与对社会虐待女性的内部批判,而没有对他们的儒学根源进行全面的否定。换言之,人们不需要通过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存在主义者或者激进的分离主义者来成为某种女权主义者,因为同时成为女权主义者和儒家信徒将不再是一个矛盾的修辞。通过在中国文化界限之内挑选出塑造女性特质的文化因素,作者也试图增加对于女性受压迫根源之认识的表述,她们获得解放的模式不再局限于康德哲学的自主个体、笛卡尔哲学的性别化存在、自由主义之个人权利或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平等。12-09
  • xcjidyrsg
    作者自身就落入了父权制的陷阱12-08
  • 話有不言齋主人
    痛苦的题目,痛苦的问题意识,痛苦的理论功底,痛苦的论述,痛苦的翻译,痛苦的结论。这是一个相当好的范本,它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将充满现代性的理论生搬硬套在古代即到底什么是以今衡古、究竟什么是自以为突破了西方价值且尊重东方异质文化、究竟什么是看上去很有道理其实根本经不住推敲。简而言之三个字:要命了。11-05
  • 朱颐钊
    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论题。可惜无论是在理论的应然层面,还是在历史的实然层面,作者对儒学的了解和理解都实在有些浅薄。03-14
  • Virginia Nemo
    一本逻辑无法自洽的书。两星半。03-25
  • lawjude
    非常好的研究,梳理了儒家的性别理论的本源含义及其产生的因由,以及政权收编儒家后导致的性别压迫后果。01-31
  • MamboSiku
    可以看出作者的野心是想建立一个非西方的女权主义路径,对儒学的重新解释也批驳了以往简单将儒家思想等同于性别歧视的观念。作者以“仁”为核心论据,提出了在关系中实现的动态平等的儒家女权主义,但是所谓内外、阴阳的相互转化和依存似乎又很容易将女性拉回到“内”的领域,木兰穆桂英班昭看上去都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转变,可是实际上她们还是囿于家国同构的体系中,替父/夫从军是对国家义务的另一种实现途径,可最终木兰还是要谢辞官爵回家尽孝罢了。10-23
  • Loreena
    首先,这不是一本出于女权主义而批判儒学的书。其次,本书作者的理想是创建儒学女权主义,但这只在最后一章简单论述,并没有深入讲解到底要怎么去做。第三,本书绝大部分都在讲儒是什么,儒学是什么,以及澄清儒学对女性压迫的种种误解。第四,如果你觉得以上都ok,那就读。07-13
  • 寒岭
    儒家女权主义的尝试:作者否认了女权主义方案跨文明边界的适用性,现代女权主义针对的是西方文明本体论层面的性别压迫问题,而儒家观念从没有为性别赋予本体论的内涵,德性和始终处于变化当中的身份才是儒家判断人的根本标准。作者并不回避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低于男性的事实,但她认为儒家传统并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祸首,相反是解决中国女性问题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亦即用以孝道为核心的身份伦理取代康德式的抽象道德形而上学,同时通过亚里士多德式的友爱观念救治传统儒家中以男外女内、男尊女卑的夫妇观念。但是作者对儒家内外之分的理解和批评又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西学影响呢?给女性提供成为君子、担当政治责任的机会,固然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但是假如对“内”,对家庭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西学视野当中,那么这种开辟思路的努力就仍然是半心半意的。09-27
  • 明睑
    正在写书评_(:з」∠)_12-04
  • 胡桑
    关于儒学与他者部分,还不错。05-04
  • your chance
    对缠足守寡有了新的认识 反而成为了没有出口的古代女性创造自我文化和摆脱家庭权威的途径。前几章 解释了 儒家的仁之为仁 阴阳 内外 等概念,表明 不是君子成仁问题 而是家庭 血脉流传 祖宗崇拜。最后一章提到 儒家女性主义 还是比较鸡肋 。即使儒家就是收编了女性主义 又如何面对家庭/婚姻制度瓦解的冲击呢? 这个孝道 从小家到大国的理论 从社会关系网出发 没有关系 但缺乏对自我的关注 是否太入世了 可能之后再融一点佛家/道家/消费主义 也许 我也没有答案03-06
  • 哈哈
    试图得出“没有与女性主义明显相悖”版本的儒学而不是儒学女性主义。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