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阿华田
    尚可,个人感觉前九章都很不错,最后一篇就怪怪的……09-28
  • gmkmoo
    一次畅快淋漓的重读。这本书对我影响颇大,打开了我对清史研究的兴趣。没想到多年后再版了。多年前第一遍没太看懂,第二遍看流畅了很多~10-03
  • 阿知开东阁
    #跟着杨老师读书#万万没想到,最后竟然和拉图尔汇合了。#我们从未现代过。我们必须跨越的不是时间与空间上的鸿沟,而是想象出来的距离。05-07
  • 王子毅
    罗老师的序言中肯准确,在我看来,后现代史学的作用还是“破大于立”,好处在反思史料与史学关系,坏处在于容易走向虚无主义,认为历史学根本无法接近历史真相。06-28
  • 梼杌
    对宾礼的大篇幅解读 看得有些枯燥 毕竟这也不是满清特有的…11-29
  • 苏易桥
    打破固有的前理解1&2和塑造新的理解3-前理解1-叙事1-前理解2-叙事2-理解3。这样的结构还是厉害呀,原来在小说和电影领域作用得如此娴熟的叙事手法,用在史学上也很有意思!12-05
  • 正始燕麦露
    依然觉得非常精彩,甚至更甚。12-31
  • 树上的卡夫卡
    看到有朋友新年在读这本书,不觉会想到当年上讨论课的时光,啊,那时多么快乐!12-31
  • 朱颐钊
    在世纪之交曾经轰动一时的著作,旨在重新诠释英使访华,尤其是意图「解构」现代性视角所带来的种种滤镜,如通俗上认为的天朝上国狂妄自大等等,并且似乎想要证明清廷所作的决策在其主观角度而言仍然是具有相当现实理性的。读毕全书,应该说,这是一条很有探索意义的取径,但是在这一议题上仍然缺乏「重构」方面的努力,甚至说可能性。02-08
  • 沐浴经年
    故宫文华殿「何以中国」展陈列着一只精美的“银胎率珐琅嵌宝石靶碗”,它是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恭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乾隆四十五年/1778)的贺礼。乾隆非常喜欢这只佛教靶碗,命令造办处为靶碗制作了盖子,随后作为供器放置于养心殿。这件礼物和马嘎尔尼1793年献给皇帝的礼物有着怎样不同的意义呢?03-28
  • 这么近,那么远
    “1793年,由英国王室派遣,东印度公司资助,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访华使团抵达中国,目的是觐见清廷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此即清王朝和海上霸主大不列颠这两个欧亚帝国在18世纪晚期的初次正式接触。本书从历史角度审视了两大帝国的这次具有象征意义的会面。作者摒弃了传统针对此类问题的欧洲中心观,代之以一种对称性的叙述,通过详细考察中英礼仪冲突的表象和实质,旨在打破文化中心论及现代性宏大叙述对历史研究的垄断。”11-11
  • von
    这本书里最值得看的是罗大师的那篇序言。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