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Farery
    路易斯是值得尊重的卫道者。不喜欢译者自以为是的段落概括,影响阅读。05-26
  • 叶梓涛
    才知道作者是《纳尼亚传奇》的作者。厉害的,虽然几次地铁的时间连在一起,看得很不流畅,但是能感受到作者在二战后,面对一种尼采式的价值重估充斥青年人之间,泛滥为一种虚无主义的状况,所作出的那些努力。以一种各大文明共性的“道”来证明,人在跳脱价值的时候最终只会将自己废除,重回自然物。07-02
  • Lydia
    好难啃的书啊!通篇逻辑学。。醉了08-15
  • 狄狄
    “正确思考不会使一个坏人变好,但是一个十足的理论错误,则会把两可之人交给邪恶,并剥夺他们天赋之善端。” 价值的相对化、主观化已成趋势,不断地侵蚀着对价值之恒常与客观的信念,路易斯认为这必将导致“人之废”,于是写下了这部卫“道”之作。价值主观化会导致一种致命迷信:“人可以创造价值,一个共同体可以选择其‘意识形态’,就像人选择衣物一样。”没有了客观的“道”之护佑,世界最终将演变成少数的“配置师”以人造之“道”对“人类原料”的统治。路易斯认为,人类心灵无力创造新价值,“恰如它无力在天空栽植一个新太阳”,新价值只是从“道”中剥离出来的片段,它们会在孤立之中任意膨胀到疯狂。善的观念之改进,只能靠真正的道德精进而非单纯革新,新准则只能是老准则之延伸。而且人不能把“看透”持续到永远,信仰就此被召唤出来。01-03
  • 哎呀哎哟
    反复咀嚼,从教育批判到人与自然再到普世价值夹杂逻辑学,不好读。以为作者会推论为何“道”是超越所有论断的真实,但最后那句“它的合理性并不能经由推断得出,对于没有理解其合理性的人来说,即使是普世性的共识也无法证明它”却有一种“不证反证”之感。看透万物等于全无所见,我们一步都未曾前进。11-06
  • 迷雾之星
    C·S·Lewis作品【5】06-07
  • Joseph(63+1)
    CS路易斯的书,确实是“大家小书”,对价值主观论导致的危害叙述的深刻而通俗,且值得细细的品读思考。译者的大量注释也非常用心。03-12
  • 楊從周
    刘易斯从高中英语教材谈起,分析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不自觉就会被作为工具的文本导向错误价值。什么是正确的价值?出身于清教徒之家的刘易斯没有宣教,而是着眼普世价值,从东西方文明源头(包括论语等)去归纳,以“道”为终极价值。并忧虑进入无价值时代,空虚而技术自负人类很可能难逃极权命运。08-06
  • 把噗
    看透某物之全部意义在于,透过它看见某物。一个全然透明的世界,是一个不可见的世界。“看透”所以事物,与闭眼不看一模一样。9312-21
  • 阑语生
    徐艳华、许珊译版食用更佳07-12
  • Alain Superbe
    内涵仍是路易斯本人一贯的想法,在这里道意味着客观,一些价值判断是恒定不变的,尽管有时会会和个人想法龃龉,而社会一旦流入主观主义,滑向意识形态,那么人就彻底陷入虚无,人一旦处于道之外,人就废除了,非人而是制造物,人不能随意制造新道德,否则就会有人赞颂法西斯和希特勒。02-11
  • 恶鸟
    可读性差了点,逻辑信仰道德纠结一起,论述和翻译都很艰难吧12-26
  • 安提戈涅
    前些天看毕飞宇的书里评价汪曾祺有个词是“包浆”,就是士大夫气,刘易斯其实也有很老派的知识分子气质,他对某些恒常价值观念的奉守与坚持就是他的“包浆”。所谓的人之废,在他看来是我们在飞速的移风易俗里对各种观念自以为是的看透、甚至花样翻新地制作出更多观念来(也即配制师),每一种意识形态都疯狂地打架、膨胀,而作为“物自体”的那个恒常价值观却被抛弃了,刘易斯给这种恒常价值取了个有东方色彩的名字:“道”,我倒觉得这个“道”多少有点像阿伦特在《责任与判断》里描述过的“道德规范和标准能够在一夜之间改变,留存下来的是那种总要坚持点什么的习惯”。看穿、拆穿听起来都是极好的词,荒诞派、现代派都在“看穿”人世,各种政治主张也不遗余力戳穿对方的观念,不过这里面似乎更过的是傲慢——“看透所有事物,等于闭眼不看。”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