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举报
书名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作者
马克·里拉
格式
EPUB,AZW3,MOBI
ISBN书号
9787508646541
出版年
2014-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页数
240
定价
38.00元
装帧
精装
豆瓣评论
Toddler
最重要的是走着浓重施特劳斯味道的后记。此外,马克·里拉真是会写书,让人很难放下,只好一口气读完。译者犯了些人名上的低级错误,但总体而言还不错。
01-21
金起伏
思想理论上的自洽趋向宗教神学,斗争的属性又注定成王败寇。珍爱生命,远离政治生活。
02-10
小椿山
写得好看,尤其施密特那篇
12-14
weiwei
有个可怕的错,已经跪了!
10-23
白牛芜狐
作者通过剖析六位著名知识分子,试图揭示一个有趣的现象:哲学家莫不包藏极权主义情结,他们难以自己的控制激情和爱欲,毅然将政治构想投射向社会现实,最终无法挽回地拥护暴政。事实上,除海德格尔、施米特沾染纳粹绝难翻案以外,本雅明双修犹太教神学与马克思主义,福柯参加过左翼运动,如果仅因他们不成熟的社会学说或不成功的政治参与,就定义为“癫狂的渴望与欲念的奴隶”是否有失公允?至于暗示本雅明思想转型的由头是把妹、福柯极限体验的癖好是性学,尤为阴晦之论。惟附录“叙拉古的诱惑”较好看。
12-22
memory
六个二十世纪的公知在面对那个时代所体现出来从思想到哲学再到政治平台上的差异性。海德格尔、施密特、本雅明、科耶夫、福柯、德里达。特别突出的是海德格尔在纳粹政权下的政治表现,公开支持纳粹分子并加入了他们的组织,用实际行动反犹,还有施密特。我们想看到照亮的火焰吗?怕是会你失望了,我们只看到了助纣为虐的“政治激情”,因为激情会让我们放弃责任,暴政并没有死亡,它在我们的灵魂中。
06-02
水记生煎量贩
中信财大气粗,服气。。
09-05
輞川
没什么意思,叙拉古是个案,所有前往叙拉古的航程都是个案,如果遮蔽其政治场域和问题意识,仅以“冒进”、“自负”作解释,最后是车轱辘话不断重复,那么知识与政治的一个联系将被拦腰斩断。如文中讲阿伦特试图让哲学生长在温室花园,使政治拥有独有的话语,对此,海德格尔不置一词。
06-21
园田海未
翻译有问题。里拉的批评莫名其妙
06-17
江凌
事实上并没有太多着墨于这六位知识分子对待政治时的选择或者冲突,更像是他们的政治哲学观念剖析。但是作者文笔很好,哲学底子也很深,所以读起来很嗨。以及,作者把德里达贬得可真够厉害的。
03-02
艾小玛
在去上海的路上看完的,作者最后的结束语写得非常动人精彩。
12-22
油炸托克思
全书大部分章节太过武断,而且明显看出里拉并没有能力去很好地分析诸多思想家的学理与政治的关系,如本雅明、科耶夫、福柯与德里达。本书最出彩的是第二章——对卡尔施米特的分析。如果想获得智识上的收获,可以只读这一章。
06-09
虾米
后记《叙拉古的诱惑》比正文诸篇写得更好。作者揭示并批判了“启蒙理性主义”(以以赛亚·伯林为代表)和“非理性主义”这两种思潮在解释部分知识分子何以汲汲替暴政“背书”乃至与之“联姻”的无力。他抬出柏拉图理论指出对真理的向往,如果没有“健全的智识和政治生活来驾驭它”,便终究不过是一种莽撞而危险的“欲望”。但什么是“健全的智识”呢?作者没有摊开来讲,似乎归总起来是一种叫作“良知”的东西。于是问题回到了阳明哲学“致良知”的困境:由谁并且如何来定义“良知”?这些都是万难说清楚的问题。
06-25
豆友3885817
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真是一对好基友,雅斯贝尔斯好喜欢海德格尔吧,花了无数的时间研究他并和他通信,他对别的哲学家都没兴趣。可偏偏海德格尔,这个看透很多问题的人,居然选择了纳粹,这让小雅纳闷了一辈子。
11-21
愚公
新版比旧版多了一篇刘擎与作者的对话录,内容保持不变,其书中不止一处将列奥施特劳斯翻成了列维施特劳斯。马克里拉通过六个个案深入探讨了二十世纪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全书写的最棒的还是后记 叙拉古的诱惑,分析了哲人与知识分子面对政治的困境问题。
11-29
danyboy
努力调和施派的古典品味和现代自由主义价值之间的冲突,弥合分歧的金针是柏拉图对人三种心性的言说,要把爱欲落在责任上,用理性驾驭欲望,就不会被古今僭主牵着走。戏言:此书一言以蔽之: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书中批判的六人皆是心性不足,不能驯服君王,反而主动召唤假的哲人王,缘饰学术。作者措意本不在这六人对现代性的有益批判,因此不能说他故意树靶子。施密特本雅明科耶夫三个人写的极好,其余了了。
01-25
the Wor(l)d
虎头豹尾,长于断言短于论证,僵硬而不惜封闭文本。但读者对这种热门话题的见闻储备足以自行脑补,顺水推舟可谓机巧。一方面默认知识分子位卑言微(君从叙拉古来?),却又裁定必须钳制危险,断其手足只余头颅(哲学应当致力于理解而非干预世界),免得他们责任感淡薄,狡诈油滑,陷入相对主义一团乱麻。福柯一篇松懈得明显,欲斥其作风魔性随心插柳,仅以米勒那本传记为根基,铤而走险令人咂舌。德里达则被过度杀戮。在采访中,作者也毫不讳言对此二人不敬重——结语可取,附录加分,精准高效地解答了合上正文纷至沓来的疑问。
11-24
神经浪游者
几乎是一次武断的思想审判,来自盎格鲁-撒克逊和英语作者的可笑审判⋯⋯
04-07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