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艾希曼审判
举报
书名
艾希曼审判
作者
德博拉.E.利普斯塔特(Deborah E.Lipstadt)
格式
EPUB,AZW3,MOBI
ISBN书号
9787544788571
出版年
2022-11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页数
212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豆瓣评论
脱离了高级趣味
了无新意,不值一读,虽然不算渣。
03-04
豆芽菜籽子
对于阿伦特的“平庸之恶”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01-06
横转中子星
之前阅读并观看过一些关于艾希曼审判的一些材料,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其被抓走的经历(感觉和绑架没什么差异)以及审判的结果出来之后外界的反映(只是执行NC命令还是源于内心之恶)。随着1962.5.31的处决之后,这件事看起来是告一段落,实则对于相关国家产生深刻的影响。以色列经此一事,其国际影响力也有提高(或者是没人想惹这个“中东大地雷”)而美国也在1979年建立美国大屠杀纪念委员会(可能是有美国犹太银行家的支持),这个组织既资助相关学者(作者应该也受其资助或至少有联系)也为审判那些NC余老提供帮助。而作者在本书之中所表述的内容其中一部分就是针对“大屠杀”这一条线进行分析。可以说,作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此事的另一个视角。犹太人找到自己的“应许之地”,在摩西的引导下,又会在当今世界走向何方?
01-08
鱼的九思
迄今为止看过的关于艾希曼审判的书、电视确实没有超过阿伦特的,也很难绕过她的存在,包括本书在内,对艾希曼在审判中的表现都很弱,不知道是材料不足还是其它原因,看上去艾希曼更多的是一个符号,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真实的个体在接受审判,这似乎也证明了阿伦特的正确,艾希曼们就是一庞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
03-25
在明远湖读哈特
作者前几章全部的铺垫就是为了和阿伦特跨时空辩论,但很显然这种辩论既没有意义,又缺乏景深。
02-05
Cynthiastar
非常翔实和公正。关于艾希曼审判,或许读这一本就够了。
02-02
anyzhu
还算是客观~对于法律本身的探讨和最后把反犹主义拎出来强调,都是给现代人在敲警钟啊
06-11
早睡要提醒
重点是最后一章对阿伦特的批评,阿伦特更关注普遍主义的“平庸之恶”,更关注纳粹为何犯下难以理解的恶行而有的犹太人还要妥协并“合作”,而以色列官方更关注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至于作者更关注有针对性的反犹主义,难说哪一方更执中,都为各自的观点所掣肘。
08-27
江边鸟
结尾两篇倒是出乎意料,一篇批判了阿伦特的局限性,一篇总结了艾希曼审判的历史意义。
08-27
沉默的二四零六
谈到这本书,一般都要和汉娜.阿伦特的《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进行对比,承平世久,已经很难想象就在一代人之前有过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和环境,艾希曼的审判恰如其实,既不是在刚刚结束二战的纽伦堡或者东京,以色列有没有作为犹太人的代表资格、审判是否公平正义当初这些问题在这本书中用了冷静的笔触记录了下来,使得艾希曼的审判成为一段可以追述的历史。
06-04
坊っちゃん
更多的是警惕阿伦特被反U主义利用,倒也并没有专门完全反对阿伦特。
09-15
江海一蓑翁
一部旨在跟阿伦特名著《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展开跨时空对话的同主题研究作品,立足于对大量一手史料的挖掘、梳理与还原,为读者呈现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艾希曼审判的来龙去脉,并基于研究伦理、细节硬伤和论证谬误等多方面视角,对阿伦特的上述名著展开详细的辩析与批判。兼听则明,凭借上述内容与相关分析,本书足以成为《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之后、深入而全面辩证地了解艾希曼审判事件的重要补充性参考文献。
10-06
风陵渡
明明有些历史是真实发生过得,被有心之人利用推翻认定没有发生过,即使那些人再可笑,都要去积极反驳,因为历史是会被重新书写的
09-26
frank_0713
作者目的是隔空vs阿伦特,但又没提供特别有价值的新内容。第六章直接针对性评价,本以为能给出作者的新证,但却是各种他人评价的堆砌+自己的解读。说实话,有误读(“阿对庭审的构想充满狭隘和形式主义。”我怎么觉得刚好说反了呢?不该是控方的构想才符合这两个词吗?)和过度解读(“对阿而言,犹太委员会比毒气室还黑暗。”我不记得阿有过这种比较性评述,她是狠批了这些人,也说过没这些委员会的助力,很难达到实际受害数量);也有矛盾之处;有的地方,作者批了,又还要去找补下。我认为阿伦特是有轻率,偏颇,甚至矛盾的地方,对艾希曼的认知太简单了点(副标题之源)。正因此才想看看较新的书。作者隔了几十年,应该拿出新文献资料去驳斥,而不是东拼西凑些他人的评论来装饰自己的主观解读,这没什么意义
07-30
老舅卡特慢
一位全家人都惨遭杀害的年轻人告诉我:“我想要讲我自己的故事,并且帮助那些幸存下来的卢旺达同胞讲述他们的故事。就像大屠杀的幸存者们那样。我希望人们能像倾听他们一样倾听我。”尽管在他接下来所说的话中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但我完全理解他想表达的内容,并且意识到他在说这些话时所具有的激情。我曾经从大屠杀的幸存者那里多次听到它:“那些未曾在场的未来的世代,必须铭记。而曾经在场的我们,必须讲述。”
03-14
豆友162907188
专门用了一章批评阿伦特,至少我觉得全都没打到点子上只剩下情感上的指责了……刚好今年也是《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出版六十周年,哈曼那个刊物上半年主题就是艾希曼,看看能不能写点什么驳回去吧
02-15
思想的苇草
更多的是从历史角度书写那个著名的审判,是阿伦特那本争议之作的很好的补充,作者是《否认》的原型,作者对那股否认大屠杀的罪恶性有着根本的认知。
12-10
苏野
现实发现并照见了过去,利普斯塔特由当下之势和切身体验为原点,以审判记录为依据,在戏剧化重建了充满对立和交锋的艾希曼审判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并肯定了审判艾希曼的普遍性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追求。
12-09
晴转2朵云
无疑是“平庸的恶”补充阅读的素材。那是1961年,我们刚说结束某个大#¥,再过5年,更大的运动将开始。可是世界已经在就二战和反犹进行详细的梳理,从社会学、历史、司法。
11-20
新京报书评周刊
半个世纪前的艾希曼审判不仅改变了犹太人的生活与社会,也重塑了世界对于大屠杀的认识框架。《艾希曼审判》借由大量一手资料与研究发现,层层剥开艾希曼的真实面容,不同于阿伦特笔下“无思”的办事员,艾希曼并非是偶然地从普通人变成凶手,而是长久的反犹主义历史的一部分。也正是在利普斯塔特所呈现的历史细节之中,我们得以再次看到,大屠杀幸存者个人化的讲述是如何与公共世界相遇,冲破犹太社群的界限,转化为更大范围的集体记忆。在反犹主义依旧盛行的当下,它提醒着我们:那些未曾在场的未来的世代,必须铭记。而曾经在场的我们,必须讲述。
01-12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