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南湖潜龙
    非常专业的观众分析文献,年代较早,但思路方法已见雏形。10-30
  • 粘豆包
    属于比较基础入门的用户研究,加上时间久远,有些方法可以做参考,有些就不适用啦。不过电影这种艺术和商业结合的本质,倒不会有太大变化,还是有不少启发的(好多年前看过,竟然没一点儿印象囧03-08
  • 老欧
    已经算是历史文献了……非常细致周到02-13
  • 柴戈の时空漂流
    泛泛而谈,实际内容可能根本不用这么多章节。02-13
  • 写书虽已久远,但其研究方法仍然可以借鉴05-01
  • 拉赫玛尼诺妇
    虽然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数据,但方法还是很有意义的01-17
  • 艾吉奥
    商业公司制作影视剧规避风险的方式。09-13
  • 王恶
    时间和地点都相去甚远,方法和技巧普遍不适用。但起码能让制片人和创作者清醒一点儿,有搞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意识,而且,最好能量化所做。11-24
  • shininglove
    此书写于1950年,作者里奥·汉德尔曾任米高梅研究总监,作为从制片人中心制向打包单位制过渡时的见证者,他运用电影测评手法,从创意、片名、情节、演员、观影反应、广告渠道到观众结构偏好的调查,再到审查、营销、翻译,研究深入浅出,概念基础全面,读来深受启发。好莱坞分工之细致,产业之发达,令人喟叹。转向中国,30亿票房月刚刚散去,在观影人数、影院银幕数、总票房高歌猛进的同时,产业经验和基础研究仍需跟上,亟待进一步成熟。“观众”是不可绕过的重要环节,里奥先生的杰出工作,超前到令人震惊。对于电影的研发,我们大致仍遵循着本书60年前视野中的基本思路。以上,值得电影制作业同行一读。03-02
  • 总督大人
    过时的、学究气的。可能吃一顿饭闲聊的时候就能聊完的东西竟然能写成这样一本书。01-03
  • 我要复仇
    虽然原版书很老,也算是探索过程,我在疑问国内制片方在做这些事情吗?08-09
  • 二月鸟语
    一本可参考的剧本项目和试片问卷调查指南。就是时间隔太久了,不过这本书成书于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实用意义在现在的中国似乎还能用,最起码还是可以有个可参考的方向,让中国电影公司和小工作室都能知道如何用心的做一个项目的问卷调查。以致不会生产辣么多烂片。。02-02
  • Kenny
    电影分析方法论这种东西又不是什么经典领域,还是显学吧,干嘛那么费劲把1950年的书重新翻一遍出来缅怀?一整套东西几乎不怎么适用于今天的社会了。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