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豆友6je9hsPUDs
    从制度变迁解释士人思想变化,很有说服力05-02
  • 小栗子708
    以科举制“无乡里之选”为中心,提出隋唐国制的变动使得国—家中间的“乡里”消失。进而从士人的视角出发,探讨身处制度变动下的中唐士人,如何思考(从“士自身”这一个体出发)周遭的变化(乡里的失序、士人的位置和责任)。既不是将士人的所做作为单纯地当作对生产力发展的“反映”,也不仅是从士人的道德责任感等个人的角度展开分析。首章的学术史梳理、末章的总结是全书重点。05-31
  • 看我笑着学
    非常给启发!!!!!!!10-25
  • 随物の赋形
    自隋废乡官,地方政府内部人士咸归吏部,在非本籍地任用的原则下,官人只能以游宦的方式,任职于本乡以外的他乡。高宗朝以降,官多员少现象下官职竞争日炽,待选期间生活之资无者,面临升迁与物质两方面困境,吏治不良,为士之风不复,地方治理的危机因而扩大。开元后,士人逐渐认识到国制变动对自身的影响,探寻为士之道,“古与今、质与问、流变与权变”等议题的探讨,成为士人确立职分,展开自省,重生民之意的起点。12-11
  • 青木瓜
    相当不错,开阔了理解唐中后期思想史变化的一条新途径。主要观点即是从制度变化层面理解唐代士人的思想变化,并与宋相衔接,其他都是由此拓展而来。05-18
  • 松江之鲈
    終於終於看完了,近期印象深刻的書籍,我覺得比《斯文》寫的更為深刻且精細。除了學術史部分,很好把握了個人與時代的聯繫,可以對宋的司馬光他們和宗族社會組織的產生有更多的理解。科舉這部分也是精彩,果然還是我認識不夠,總是把唐長孺過去學者的大概論述生搬硬套上去。最後,過去思想史總覺得太脫離歷史基礎了,根本就是給現代人用的。我真的很迷惑生活中一些常識教育,如課本裡常說到某某唯物唯心或樸素唯物,現在更覺得可笑。02-28
  • 黄金的马场
    行文略啰嗦,可看序论+第一、三、七章,不失为另一种贯穿周秦汉唐的制度史观,对阎步克的批评虽不全面但也值得参考。06-27
  • 光文天使
    其实一般,绪论感觉不错,但其实和正文并不紧密,或者是正文似乎没有能很好论述绪论的问题意识应有的回应……不过“惭愧意识”说法好,当然这也常见,看一看37年陈援庵、陈克文、金问泗乃至周佛海……05-16
  • Perserkatze
    主要读了序言和第三章孤寒。先说序言其实分析的非常透彻,从社会-国家体制来探讨士人如何从乡里走向国家,这也是国家集权化的过程。不过有关阎步克的品位与职位那本的探讨有点……还要商榷。第三章则是对晚唐孤寒想象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个案式的探讨,从“孤寒”的定义,历史背景,现象及背后制度分析了中晚唐官僚制度和政治运行。个人认为可以连着清流文化那本继续看,会有对比的惊喜感到作者的野心很大想建构一种中古的讨论体系,但部分概念性的论述以及“士”是否能大而化之地运用于整个中唐还要再看。01-23
  • 书剑飘零梦亦休
    作者将中晚唐士人的自省意识放在从王畿到四方的政治框架变化脉胳中来理解,籍此思考政治体系下士人的行动、士风的变化,为解释中古制度变革提供了另一种可能。11-13
  • 殊同
    如果把这本书当思想史研究来读的话,此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成为某种思想史结构的除了地域和人物外,制度也可以是一种结构的方式。只不过,相比于前两者,以制度为结构首先需要证明制度的存在和运作的有效性,然后才可以进一步讨论制度中的人的思想和行动。这无疑多了一层论证,也是一种新的思想史研究的尝试。对作者的的努力和雄心表示敬佩。此书可与吴铮强《科举理学化》对读,可以发现一条连续的线索。10-10
  • 变幻自在
    本书的框架预设为隋唐两朝行科举,废除乡举里选。这一转变,一方面造成制度内部的乡里环节消失,身处官僚秩序下的士人,缺少乡里道德制约,士风恶化;另一方面,士人脱离乡里,汇聚中央,地方无序,胥吏与富豪相勾结,将赋税转嫁给农民,生民日渐艰难。故,中唐之时,士人开始从制度结构层面重建面向乡里的为士之道。著者没有就思想谈思想,或把思想从社会中抽离,而是采取政治体系下的行动者这一视角,来掌握士人群体的自省。虽预设框架明显,但读起来却能引发人的思考。01-04
  • 柳川
    德权老师的总体思路是从国家政治体系的变革切入,讨论制度变迁下士人思想的转变。我对隋唐政治制度与士人实在了解无多,不敢多加评论。但是顺着德权老师的思路,延伸至宋代,北宋士人不断谋求改革科举考试的取士制度,尝试建立「乡选里举」的学校取士制度;以及南宋理学家尝试争取学校教育的主导权,重建乡风民俗,这些似乎正是中唐士人的思想动向在宋代的进一步发展,或可进一步研究。另外,关于隋唐间的制度变革,德权老师偏重于官僚制度,如果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看,中唐均田制的崩坏,是否也是解释四民关系崩坏、乡村秩序失衡的一个视角。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