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沈衍由
    对关于社会革命是发生而非制造的结论深表认同,除此之外,比较历史分析的框架,即关注社会革命爆发前后社会结构的变化,国家所面临特定国际局势的压力和国际自主性的建构确实是研究社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可是对于分析的内容和结论仍旧心存质疑,为马克思的阶级革命论打补丁在现代革命理论不是件容易的事,对当下的自己来说,掌握史料比了解革命理论的分析结论更必要05-16
  • 黑蛇
    法国革命,俄国革命,中国革命比一比。08-10
  • ✎❀
    1787年到1800年的法国大革命,1917年到1921年的俄国革命,以及1911年到1949年的中国革命,国际军事竞争压力导致国内政治危机加上农村底层阶级有组织的反抗,引爆了革命。革命给法国、俄国、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相似之处07-13
  • 不鸣而生
    你幸运的是,你所处的地方容许你胡说八道。。。革一次你的命,看你还是否信口开河。04-17
  • maydaymayday
    必然是我学会把一本书写成公式的划(本人学术)时代的作品。太“规范”了OMG,“纯的”06-19
  • 冬泳boy
    不好看,太芜杂了。马克思认为国家是一套暴力机器,是一个阶级发明出来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但斯考切波认为,国家不是一套中立的工具,国家有着自身的利益取向和偏好,所以叫做“国家自主性”,这种自主性甚至可能会和统治阶级的利益相矛盾。08-28
  • 勇敢安妮
    似懂非懂 但很有启发 符合预期07-09
  • Rainbowww
    内部合法性下降,支配阶级的不满与国际竞争压力加上内部自下而上的农民革命兴起。除开国际压力,感觉和lachmann精英冲突很像啊,唯一区别是前者区别了国家与支配阶级,前者自主性,而后者则是精英内部的撕裂03-09
  • 自我寻呼机
    方法论部分相当具有启发性。01-27
  • 天天酬勤不迟到
    全书的精华部分在于方法论前的学术梳理,至于所谓求同法、存异法以及后续进行的长篇分析,只能说为革命研究在学术界的翻红提供了可供批判的满满槽点。相较于斯考切波意图通过比较历史方法获取革命过程潜在因果关系的做法,我还是更加喜欢曼和休厄尔基于历史案例提炼出的可供学者观察与分析的临时框架。历史与理论的交融,终归是需要与过去永无止尽地对话的。03-12
  • 赛雅颂
    前面框架搭得心潮澎湃的,读到后面时候会疑问:跟前面框架有什么关系吗?关注社会结构、比较历史分析、国际关系。社会结构方面,统治阶级、支配阶级、农民各自作用不同。想给马克思打补丁,确实是个不容易的事情。12-08
  • 见南
    比较历史分析的典范,“找回国家”的滥觞。全书紧密围绕结构性视角、国际与世界历史背景和国家潜在自主性三个变量,分别以法国、俄国和中国革命作为案例,揭示了三国革命形成的原因与革命导致的影响之间产生分异的机制,强有力的框架和逻辑使得全书最终能够汇聚为两个大表,一直为此后各种研究所称道。总之,在作者看来革命固然是阶级变动的重要形式,但阶级本身的关系并不完全构成革命爆发的因与果,更需要非单一性的多因素分析框架,尽管这一框架是基本固定的。其实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并不地道,而作者也并不讳言自己的政治倾向,但不影响本书奠定的简洁有力去芜存菁的研究范式。另外,就本书而言,即便可能存在删节,但本书种种坚定的宣称似乎都快使作者拥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一高级政治荣誉称呼了…04-21
  • 侈侈赫赫
    读完之后只觉得自己的博论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垃圾。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简单,论据翔实。书不厚但是知识密度很高,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横跨中西三国近代史数百年间的历史。对史料信手拈来的运用,折射出的是作者透过纷繁复杂史料得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总结能力。序言和第一章值得学术入门者好好研读,如何读文献以及找到理论GAP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折不扣的历史比较分析范本。02-05
  • Gladys
    增长知识,启发思考。不太了解法国和俄国历史,加上个人学术能力欠缺,只能领悟六七分,但仅此六七分给人的思考也是巨大的。03-09
  • Proletariat
    去历史化的规律性概括03-24
  • Unmensch
    一本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的瑕疵理解(郭嘉自主性=rev发生学的各种支佩利易集团与个人控制方式的延异—结果导致这种政治社会学只能指向结果,有点儿像伯格森所说的抽象时间—具体延绵的混淆: 把rev之后的情况当成具体研究对象)到底能批发多少政致社会学。。。说到底,斯切所谓的超越阶斗/支配阶几还原论,不过是精致化(蜻蜓点水)的结构事件社会学(难怪休厄尔嘲讽她这样的研究用一篇附上简单图表的概要性文章表达足矣),甚至内 亚史都比这种遵循德法政至哲学而降维批发的学术更加解域04-06
  • 萌萌哒可达鸭
    书名就是主旨。冒险地总结,skocpol是披着马克思外皮的韦伯灵魂。以国家为具有潜在自主性的军事行政主体,分析国家的受压反应,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外部的军事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前者破开的农民起义,在特定的外部压力与农民组织结构下,就可能爆发社会革命。skocpol对国家的强调很明显,这种政治现实主义使其将社会革命从根本上视为一种国家建构的努力,而军事、财政与行政能力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变革的行为主体也没有被归为抽象的国家概念,而是归为夺权的政治组织,同时,skocpol认为社会力量(包括特定组织下的农民)的施压才使自由主义色彩流入国家机器之为可能。04-04
  • 尤大木
    抛开对于本书分析方法、框架理论和结论的批评,斯考切波的研究视角和其独特的结论对于理解“社会革命”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性作用。社会革命并不是“制造”而是“发生”的;不能单纯从阶级斗争这条路径去理解革命,更要关注作为一个拥有主观能动性的国家的角色;革命的发生是由于旧制度国家内部经济、社会危机导致其合法性动摇,支配阶级的不满以及外部军事压力所导致整个国家组织体系的崩溃;在革命过程中“阶级”被制造出来;农民的斗争在三个国家带来了不同的结果;社会革命则最终形塑出新的、更加集权化的高效官僚国家体系,并成功走出危机。尤其是斯考切波对农村革命的分析对我大有裨益,但是感觉有删减?总的来说,是一部出色的革命研究著作,值得深入思考。06-02
  • 阿鸿
    补,2019.8看过;绝对有删节! 我要去找英文版!09-02
  • 林戈
    天才提出独特而简洁的框架 庸才给它挑毛病 并且东抄西抄提出调和主义的联合框架来修正天才的所谓疏漏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