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青夕
    遗憾的发现,在当时的社会结构里,英德走向冲突是概率极大的事件。最坏的答案写在历史里,但现实也许由我们创造。06-04
  • 茄白
    已经尽量规避英国单方面视角了,文献也非常详实。不过叙述的啰嗦让阅读体验绝对算不上愉快,如果翻译再流畅一些就更好了。06-10
  • 国产大兵
    产生英德矛盾的根源,英国和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两个主要的对抗国家,其矛盾在1914年战争爆发之前的15~20年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性问题。04-05
  • 六月雪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爆发,却标志了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那种追求实力均衡与协调的传统离岸外交政策的失败。2. 一个多极均衡的国际政治体系,是和平的保障;同时,利益分歧的各国,应更多追求共识,并以此为基础,将冲突在激化之前,尽量消弭。04-26
  • 昨夜星辰风
    美中不足:原文页码393-396、419、431的“特赖克奇”应为“特赖奇克”,459页“安吉尔”与索引中“安杰尔”的译法有出入。12-13
  • 南国拾遗
    面面俱到谈到了英德两国的社会变迁,核心仍是是经济崛起背景下,德国军事扩张形成的海军竞赛问题。05-05
  • 哆啦大胖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作者肯尼迪总结说,英德两国皇室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宗教、文化传统上的相似性,都没能让彼此走上结盟的道路。同样,自由主义在两国的衰落,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崛起也不是双方走向对抗的根本原因。真正要为两国冲突负主要责任的是德国轻率鲁莽的外交政策,而其根源就在于迅速诞生并成长的德意志帝国,在政治上缺乏一个明智而负责的决策中枢,无法制定一个明智稳定的国家长期大战略。相反,英国的精英们总是务实地对各种利益的优先级进行判断,灵活调整政策,及时作出抉择,争取多数团结和舆论支持。然而,一战的爆发标志了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追求实力均衡与协调的传统离岸外交政策的失败。今天,一个多极均衡的国际政治体系是和平的保障;同时,利益分歧的各国,应更多追求共识,并以此为基础,将冲突在激化之前尽量消弭。06-12
  • 深情的艾老师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爆发,却标志了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那种追求实力均衡与协调的传统离岸外交政策的失败。2. 一个多极均衡的国际政治体系,是和平的保障;同时,利益分歧的各国,应更多追求共识,并以此为基础,将冲突在激化之前,尽量消弭。06-13
  • 没事毒奶
    看了一半过来吐槽一下。这本书的转则怎么那么多,满篇都是“尽管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否认的是”。最后,翻译的很差。10-04
  • 心若无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爆发,却标志了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那种追求实力均衡与协调的传统离岸外交政策的失败。一个多极均衡的国际政治体系,是和平的保障;同时,利益分歧的各国,应更多追求共识,并以此为基础,将冲突在激化之前,尽量消弭。06-09
  • 藤冢虫
    读完本书,英德之所以由和睦走向敌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德国愈发增长的实力与周边邻国局势的矛盾。抛开英德两国体制与意识形态差异不谈,德国的经济增幅非常惊人,从最开始只有英国的几分之一,到赶超英国,只花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更广阔空间索取的需求,但是那片空间却早已被人占据着,那就是英国。这或许是对那些热衷于强调文化有多么重要的人是一种打击,因为无论人们如何关联英德两国有多么深厚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有多么相近,学术交流有多么频繁,都无法阻止两国的战略追求。前者要求和平,只因要维系海上霸权,后者要求斗争,只因要求适配的地位。德国是幸运的,因为他抓住了机会从一群微不足道的邦国统一成一个中欧陆海强国,但它也是不幸的,它所面临的敌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世界那么大,其实根本容不下英德两国”。03-18
  • Jimmy47
    得到听书作者肯尼迪总结说,两国皇室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宗教、文化传统上的相似性,都没能让英德两国走上结盟的道路。同样,自由主义在两国的衰落,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崛起也不是两国走向对抗的根本原因。跟这些因素相比,一种流传很广的经济决定论的影响更大,它将英德对抗的深层原因解释为“老牌工业强国围堵封杀新兴工业强国”,这看上去非常深刻。但肯尼迪告诉我们,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因为在经济生产的很多领域,迅速崛起的德国确实成为英国的强劲对手,但这并非一场零和游戏。真正要为两国兵戎相见负主要责任的,是德国轻率鲁莽的外交政策。而德国会如此举措乖张,根源就在于,迅速诞生并成长的德意志帝国,在政治上缺乏一个明智而负责的决策中枢,无法制定一个明智而稳定的国家长期大战略,所谓:“因为漫无目的,所以斤斤计较”11-22
  • pluszero
    归根到底,新兴崛起国家的扩张欲望与守成大国保持欧洲均势的愿望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化解的。作者的文风就是不喜欢把话说死,比如强调经济因素但也拒绝决定论,乐于描述不同秩序集团之间的内部分歧与斗争,得出结论也很小心。02-18
  • 南飞
    肯尼迪采用的是惯常的现实主义分析路径,从经济、政党政治、媒体、舆论和外交政策的几个角度来研究英、德两国关系自俾斯麦下台之后开始不受管控地恶化,这种恶化超乎了两国很多人的意料,最后肯尼迪找到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权力格局的逐渐失衡,特别是英国在面对着相对力量在逐渐转弱的过程中,对于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力量的发展表达了担忧,这一点也是我们常常说的时间并没有站在英国一边。同时,对于德国来说,这时候也存在对形势的的众多担忧,但是对殖民地的攫取并不是始终推动德国向外咄咄逼人的要素,在众多担忧的因素中,德国人也并非就站在时间的优势一方,俄国人刚刚经历了1905年的革命,俄国人的诺曼诺夫王朝已经受到了震荡,俄国人也有可能成为民主政府,集权政治的德国感到了担忧和恐惧。恐惧一直也是推动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之一。12-17
  • Easton Lu
    所谓“回到未来”,大国政治的悲剧,比较历史研究的典范10-24
  • disguiser
    国关泰斗的名作,mark10.28,又是一本让人望定价而生畏的好书,希望以后收一本,之前读过作者冷战时写就的大国兴衰,大学业余时间还找了几篇作者的论文拜读(不是国关专业,写课程论文摸鱼),想来也对得起我这个标记了,至于这本书,只能有缘再见了10-30
  • 倪雪君
    讲述上个世纪之交,兴起国与霸权国的角力拉锯,值得一读。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