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翻译的像坨屎,你们见过把任天堂翻译成任金堂的吗?当然也有很多事实错误和偏见,里面还说PS2是插卡的,索尼每年卖两亿多台PS,介绍console发展简史的时候居然不提任天堂,就好像介绍21世纪手机发展史不提苹果一样荒谬。02-28
  • St.曲奇
    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外国的大公司的官僚作风,微软的敢于冒险,日本人的执着勇气,西方公司的逐利本性。不过作者说话是不是总是带夸张的成分,说从一开始就发现这项工作是很难完成的,中间经过N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员工作总是到了极限,有增加工作量和压力,然后又增加,最后如期完成了……08-31
  • kryp
    翻译文笔太烂,内容不错。04-08
  • ursula
    翻译的超烂,史诗级的灾难翻译。直接给看英文版了。06-01
  • houshui
    读起来有感触,虽然有些翻译出错也能猜出来05-22
  • yangyang
    对于关心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非常值得一读。但是因为翻译术语和原书的关系,似乎书中解释到技术相关内容的时候,都不是很清楚。10-01
  • 生田来梦
    两头不挨着,不好用也不好读,一大本子工具人,人名能有正文四分之一,跟酒桌上跟当年一起奋斗的兄弟吹比差不多02-09
  • 钟表匠
    还算不错吧,虽然都是个人经历就是了02-23
  • al_lea
    基本在讲如何同时应付索尼和微软, 如何钩心斗角, 以及迫不及待的自恋.06-21
  • 不滚滚来
    好无趣... 然后鄙视下IBM..07-06
  • limitedwish
    一口气看到一点,为书中故事和人物激动不已06-18
  • zjjhday
    ps3和xbox360的核心处理器居然都是由ibm同一批工程师研发的。09-01
  • GOKU
    若干年后,用上帝视角回顾,索尼不仅为了cell的低良品率和高编程难度,在销售前期吃尽了苦头,甚至还被微软占了硬件开发前期弯道超车的便宜...真是亏到姥姥家了(不过微软心急吃热豆腐,三红了吧!)。另外这本书的翻译实在头疼,雅达利译成阿塔里,英伟达译成纳维亚,任天堂译成任金堂,高通译成考尔科姆,此外还有一些肉眼可见的数据错误,比如索尼一年卖一个亿的游戏机,插卡玩ps2等等。这种翻译前不做功课的程度,与把“the witcher”译成巫师有的一拼。11-02
  • 高达九成网友
    书本身很不错,给我们展现了大项目的运作过程和神仙打架的精彩场面,秒杀空谈成功学领导力的废书。如果不是翻译太糟烂我想给五星的。不过我还是要说,我在Angola经历的商战的精彩程度一点也不比这个故事逊色,这也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原因之一。08-24
  • BBpanda
    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同时要为两家彼此竞争惨烈的企业涉及最核心的芯片。尽管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个任务。但作者对老东家IBM的厌恶溢于言表,同时又对索尼娱乐前总裁久夛良木健无限惋惜。07-23
  • 健三快跑
    写的跟成功学一样,不知道是原版就如此还是翻译问题。几个误区得以解答:微软并未窃取cell,只是晚一年进来搅局占了点前期设计的便宜。两家芯片是分团队开发,架构也不一样。cell的开发并未延期,只是索尼自己折腾gpu失败耽误时间。cell确实是那个年代性能最好的芯片,只是索尼自己牛皮吹过头。03-12
  • xwing
    这本书的内容就不说了,但由于作为本书作者的两位前IBM雇员背景的关系,在叙事上感觉就像按照工作日志进行复述,缺少了一些扣人心弦的情节。但不论如何还是有一些参考意义的。对这本书的翻译只能说很无奈。比如当我看到QualComm被翻译成“考尔科姆”公司的时候,和去年爆出的有人把“蒋介石”翻译成“常凯申”也有得一比了。对了这个公司,我们IT业界的人,包括它自己,都叫它“高通”。不能正确叫出高通公司中文名字的人,我认为没有资格在国内任何一家软件学院任教,哪怕是名誉头衔。别误人子弟了好吧。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