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广隶小山豆
    是本建筑学书籍。我高考成绩平凡,没机会学建筑学。这本书,打通了眼耳鼻舌身间的感官连接,让建筑通过感知流入体内。我感觉,很「滑溜」。01-12
  • 涉江
    太爱这本了。建筑真是微妙极了,它并非印刷品上平整的立面、而是实存的空间;不止是注视的对象、更牵涉多种感觉的唤起。当走入建筑时,我们的记忆与想象被唤起,时间、空间与物质趋向同一,世界微缩入建筑空间之中,我们的身体成为建筑(反之亦然)。11-10
  • EudoraShaw
    “一个门把手,一次握手”的那几段引用呜呜呜精神能量!!02-02
  • myfava
    关于建筑设计的哲学散文02-03
  • kirk
    感性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感性碎片如何可以与大家的共有的经验取得关联,并得以物化,对于建筑师来说,也许只有拿作品来证明。05-23
  • 对视觉/理性统治的现象学批判,对综合感官、记忆、存在等现象学approach的简介,也引出一些有意思的文献,总的来说很浅的一本小书。翻译很好,装帧还采用了很“感官”的布衣金字,哈哈...05-19
  • 照夜白
    北欧人为何对感官如此在意。06-20
  • 皓子
    芬兰帕拉斯玛教授的一本很好的书。11-12
  • 女宛心兑
    完全长在我审美点上的一本书,里面提到的作家都是我喜欢的。我的确是一个现象学知觉建筑主义者哈哈。08-13
  • 肌肤之目,肉身建筑,字字珠玑,放慢的对时间的感觉,延长的阅读体验,要成为日后的手边书了。11-14
  • 好蓝
    小书,易读,但闪闪发光,也是打开了自己感知建筑氛围的一扇窗。环境心理学课老师排之与空间诗学并读,私以为也是承卒姆托氛围及现象、感受之说,整条脉络可从中窥见一斑。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一,借我认为的康德认识论解释,感官之体会按程度可能可分:1意识世界的被动感知;2意识世界于现象世界互动取得现象信息的反馈,物理的感知;3意识世界借超越的现象世界做平台与更多可能的意识或现象进行跨时间空间的信息交互,取得反馈的复杂信息,或许谓之氛围之氛围。二,私以为于逻辑上做五感关系的划定毫无意义,应当从“认识”这个活动本身出发,重新认识所谓氛围究竟为何物,再谈“空间”,后再论其可能的“诗学”,不论结构抑或温度。三,叙事于氛围可能在 一,3 层次并作用于人的空间感知。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