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金智媛
    开篇刘子健先生用“唐宋变革”来反宫崎市定“东方文艺复兴”说 后来其观点又转变成了“中国转向内在” 正文内容主要分为从政与治学 谈治学平平无奇 重点在其从政 但部分认识片面 如宋代第二位南方宰相不是晏殊 而是丁谓 王拱辰也不是反对一切改革 如他是支持地方兴学等教育改革……总之 一部友好的欧阳修传记 通俗易通 07-10
  • luluojoy
    对欧阳修文学之外的其它面有了更多了解,但整体内容不深,有些流于表面之感。02-04
  • 审视与反思
    这本书是刘子健先生的大作《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的简略版,将欧阳修这位全才的一生分为治学与从政两个角度去分析。治学上欧阳修是博涉经史子集、诗文词曲的全才,在政治上他先是激进的改革派,经过政治磨难后变为稳健派,最后到晚年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他的一身是如此的多姿绚烂,让人羡慕,但他却饱受政治的磨难与私德的中伤,在理学家们看来,他是一位误入歧途不得大道的学者。11-30
  • 蓅雲
    本書是現代宋史開山學者劉子健先生第二本關於歐陽修的傳記作品——主要面向西方讀者。是故,本書主旨不在於事無巨細地鋪陳傳主的生平,而是力求以恰當、精準的敘論來勾勒主人公大致形象,以引起異域人對這位一千年前活躍於中土的學者、政治家、先鋒宗師級人物的注意。文筆流暢有趣,要言不煩,當然這也有翻譯的大功勞。12-17
  • 格律诗
    作为历史人物传记,缺乏特色。欧阳修是个史学家、文学家,看完之后只记得一个词:新儒家,并且并未读出新在哪里。通读全书,头脑里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欧阳修的样子,对欧阳修史学与文学的评论也不够深入。01-12
  • 一一
    关于《欧阳修:11世纪的新儒家》与《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香港、台湾新文丰繁体中文)之间的联系。刘子健先生在本书序言中介绍的比较清楚:“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本书并非新作。实际上,本书是1963年我在香港出版的《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一书的英文缩写版,我又做了一些小修改,希望对全书有所改进。撰写《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的初衷是希望能为对宋朝、新儒学(neo-Confucianism)以及欧阳修感兴趣的祖国学者聊尽绵薄之力。英文版的《欧阳修》是出于同样愿望为西方学界所写。”05-06
  • 拜伦
    结构清晰,前六章偏生平仕宦,后六章每章分析一个面向。对欧阳修的评价也公允。我个人还是更喜欢苏东坡02-18
  • 逆风飞扬
    看前面说的朋党部分有点搞笑,文官斗来斗去获益的是皇帝,和现在如出一辙,后面越觉得翻译腔加显浅了点,属于给外国人科普的读物吧10-22
  • 烟斗客甲
    本书是1963年港版《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的英文缩写版,有细微修改;欧阳修研究三类型:古代传统评价、西方学者评价和当代中国学者评价,他是中国儒学史是最伟大的人之一;青年欧阳修的散文已经名声鹊起,之后在学问和政坛都是大人物,生前被指私德有亏;西方学者更关注他在史学和金石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新儒学的贡献和文学作品,当代中国学者更推崇其文学典范,文章和诗歌都是;维持文官系统花费最大,改革措施为官员贪腐找到机会百姓赋税加重,短暂成果让北宋生活奢靡叠加军事冒险,宋金联合灭辽导致北宋瓦解;儒教国家的本质是:儒家学说的意识形态权威对权力结构皇权的对立,官僚朋党化互相攻击难以团结,走向衰落;晚唐后长江中下游文化经济发达,下级士大夫定居江西多,外界干扰少,到宋朝从这里走出欧阳修、王安石、晏殊和曾巩等;10-17
  • 周公度
    这么情绪化的古文家。作者很清爽,简省。范仲淹、王安石很抢镜头。09-30
  • 天枢
    海外学者所著欧阳修的小书,新奇之处在于从青年-中年-老年的时间顺序够了欧阳修一生后又分别关注作为经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等的欧阳修,尽量还原出一个相对丰满的、多角度的、立体的任务。限于海外研究的弊端、翻译的口吻及篇幅体裁,更像一本评传,就人物的功过进行点评,却又没能鞭辟入里。09-29
  • 松風
    很好读,观点也有启发。11-23
  • 朱颐钊
    作为一部传记作品来说不算优秀。整体看来,流水账的成分居多,当然也可能是受英文原著关注点与翻译口吻的影响。05-30
  • 土人
    译者写的后记写出了这一年来读历史书的感受:在旧事中获得新知。11-29
  • von
    对宋代士大夫来说,11世纪似乎是黄金时期,他们本可以在政治上达到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高的高度,荒谬的是,他们却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机会。持续不断的党争,政局的摇摆,士大夫群体不遗余力,也不择手段的向对方施加政治压力,来确立自身思想的独尊地位,而滋养不同思想生长的相对自由的精神已一去不返。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