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鳗鱼茶
    译文水平一般,但也基本把原作的学术水平翻译出来了。谁能想到日本学者在李白研究的某些点上比国内更专业呢?很喜欢其中关于秋浦歌的研究论述。08-02
  • 春夏旦夕之间
    废话太多了,又是书名欺诈 没有生产学术垃圾需求的读者看八章、浏览其余即可(第一章感慨:搞古典诗的连诗论都这么土,本以为现代学者能利用上同时代的思想资源。差现代诗太远了也古诗侧重于心象原样展开的表现形式,律诗则限定心象展开范围并于其中追求整合化与完结化,绝句则是流动性和对他性(相对于律诗的“自我完结”)的心象——23.9重读 细读很有益 去年读书不认真呐(因为当时并没有阅历山水——也就没有读懂古诗:围绕实在世界感受诗人人格魅力的美学 《李白诗歌的感觉基调》可细参(山水诗属于特例)06-16
  • 滔滔孟夏
    颇受启发。比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从来没想过明镜是指清溪,因此而对这首诗至于整组诗,有了新的体会。06-30
  • zxx
    论证过程和引用非常繁琐,经常跳着读,概念不够明晰,举例也不够严谨,以至于我看完都不太理解,只能自己笔记整理了。有创见和启发的只有第八、九章,因为它基本说出了杜甫对于唐后诗歌的影响:绝句律诗化导致唐代后少有绝句高手出现(还不如直接写律诗),乐府诗的创作因为杜甫新乐府的影响而逐渐消亡。04-07
  • Joseph
    跳读,大部分篇章无甚意思。12-19
  • 穿匈国
    说实话不太过瘾,期待中「李白诗歌抒情艺术」可以呈现得丰富。但松浦先生充分发挥以高度理性去把握感性的本领,条分缕析地归纳出李白心象的特征:他因此适合乐府、绝句和离别题材——虽然结合作品不多,但阐发得让人觉得不可移易。但译笔,我认为不够理想。 07-29
  • 绵绵子
    李绝和杜律的比较,还有乐府诗那章,还挺有意思的,不过都明显感觉到作者对李白的偏爱。07-14
  • 凌山采芳荪
    久闻松浦友久先生的大名,这算是初读其书,与读川合康三的感觉颇为相似,他们都有很深的文艺学理论修养,在诗歌鉴赏上的感受亦很敏锐。此书以诗歌的“抒情+韵律”为基础,从不同方面论述了李白诗的特点,其中对“心象特征”与不同诗型的配合着力颇多。此书考察李白对光明澄澈物象的喜爱,以及他对流动性、空间扩大等意境的追求,并将这种喜爱和追求与李白擅长的诗型特征结合,均能启发后人,值得一读。要说缺点,可能就是语言太注重“科学化”,有些啰嗦缠绕,不像《终南山的变容》那么文采飞扬吧。(不是翻译的问题,而是不同学者论文写作风格的问题。)07-10
  • 蓝黑鱼鱼
    我觉得还挺好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采不同文化视角下的李白研究,对于李白诗歌的性格、儒道佛的融合与倾向性、主要题材风格、李绝杜律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观点,属于开卷有益的作品。12-16
  • Homura
    虽然译文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这研究路数我很喜欢。印象最深的是提到李白诗歌对清澈明亮事物的偏爱,兼顾题材样式,再和其他诗家作横向比较,最终又回归对诗人个性风格的论述,可谓点线面结合,自由穿行于本文森林,揭示出隐匿于定型诗背后幽微的“抒情结构”。译文的滞涩感和行文推论之流畅,悖论性地营造出一种奇妙的阅读体验。10-23
  • 事有難言齋主人
    “诗人心象-表现结构”与“诗型-功能”两条基本思路贯串的“松浦诗学”论著,一如既往的细密分析,时有精见的同时也不免繁琐平滞或玄心自用之处。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