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学习教育
假病
举报
书名
假病
作者
沈燕
格式
AZW3,EPUB,MOBI
ISBN书号
9787540789046
出版年
2022-4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页数
249
定价
65
装帧
平装
标签
医药
卫生
豆瓣评论
ANTI-GRAVITY
身处“传统”又“迷信”的**地区,我作为无神论者,要么理解这种文化,要么排斥它(同时也是受其排斥),但人和环境不兼容多少是痛苦的。对于虔诚奉拜的人,我不想简单地称之为“迷信”或“守旧”,我想理解他们而读的这本书,而这本书确实解答了我对这种文化的许多疑惑,我终于理解了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另外奶奶去世前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陪伴,过程中有些事情我不明白,现在终于理解了她的想法、“幻觉”,以及她临终前的表现。总而言之,敬天爱人就对了~~
01-16
Qfmfq
某种意义上我很羡慕这本书的内容,沈燕写得并不深奥,亲身回到故乡的观察让民俗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成为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复述。她对调查环境充满了深刻的记忆,对那些调查对象们报以亲切的称呼,时刻涌动出质朴的情感,回荡着童年的忧伤。回忆家族中的恩怨,描写奶奶的葬礼,记录祭拜、关仙时的场景,这些在江南地区有着某种普遍性的乡村叙事显得无比鲜活,而这不也正是我们日复一日提起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吗?虽然涉及的是民间信仰,但她并没有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理论,只让彼时彼刻故乡的地方神灵们依次出场。疾病观念映射的是地方性的经验知识与乡村生活的秩序,在这一套秩序中,乡村世界乃至一个居住单元中既有神圣也有污秽,我们在这里兼顾着生者与死者,那些已故之人继续活在我们的口述中,我们也借着他们的蔽荫“艺术”地生活着。
12-11
幻游火車
奇妙、朴实、动人。无论是源于对家乡不够了解而生发的乡愁、村落的疾病观念和灵验叙事,还是时代变迁之下式微的仪式实践,作者的生活和情感经验都让我产生共鸣,回忆起过去一年参加葬礼、关仙、祭祀活动的经历而落泪。村落的地方性知识同样形塑了一部分曾经生活在那里的我,有时候它是混杂着世俗与神圣的经验,有时也是无法活出理想自我的情感羁绊。
12-04
没想好
村落故事。学术性差强人意。作者对家乡,亲人,旧日文化的追思。
10-07
河里有zqW3O
3.5⭐整本书看起来还蛮亲切的“充满童话的、超感觉因素的”
11-05
鹤-望蓝
作者以“假病”的概念展开的民间信仰、死亡认知、节日仪式等等,也是建构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也许对有些地方是陌生的,但对当地这是一种固有存在,我不能简单地将“不能轻易认知、无法解释”的这部分定义为“怪力乱神”,长久以来,这已经是农村生活约定俗成的一部分。能够以自身经历和家庭经验来展开,并以非常原生态的语言记录下来,并将这部分不够主流的生活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于丰富民俗学、地方文献都是这本书的意义。
06-29
陈钢
田野调查的人类学作品,讲述的是德清一个村落中的迷信,其实这种迷信在如今已日渐式微。但人们还是认为,生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它影射的可能是某种无法名状的力量,也是运势、风水、祖先的提醒、家族的恩怨。其有三个特征,1.患病的突然性,2.“拧”的病,小毛病就是不好,3.身体不舒服,但无法说清如何不舒服。
09-24
èllé
没想到是硕士论文,既是民族志,又是家族史,既让我回溯起姥姥过世后的种种,又让我想起《恋恋风尘》里每家人在门口祭祀的场景,很浓郁的乡土味儿,很浓烈的温情。
09-27
噶桑玛
这是一本家乡民族志,甚至可以说是家族民族志。是由作者的硕士论文改编而成的,非常好读,其实讲的就是在他的家乡,人们如何用传统民俗的方式治疗疾病,村民们的疾病观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求神拜佛,而是一套较为系统的地方性知识。因为文革造成的文化断层,也因为现代化的进程,甚至因为高等教育的普及,人们提到民俗医疗往往认为那是迷信,人生了病难道不去医院看,而是去问半仙吗?这本书里那些非常生动的、非常真实的故事,其实是能让现代人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医疗观。作者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求神问佛会被认为是迷信,但原理类似的“家排”却在都市里备受追捧?为什么我们生活的世界被可以完全认识的世俗世界取代了呢?很推荐年轻人去看这本书。
09-26
山山没迟到
阅读过程酣畅淋漓,好羡慕,希望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毕业论文!
09-22
Doodle
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在讨论鬼神观念,而非疾病观念,书名就有很大的迷惑性。虽然作者在最后强调疾病观念指的是一套复杂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但把疾病观念作为这套体系的根源有点牵强。田野还是很扎实。
09-17
疯狂大帆船
不令人信服或不清楚本书结论是什么。田野调查的内容无法说明主题——无论是作者想要强调的基于病痛表现形式的世界观,还是具体的对疾病的“治疗”(上升为对“异化社会过程”的应对,如婚姻,生子,死亡)。传统“疾病观”随着社会的进展/老一代的逝去而在新时代中进化(肯定不会消逝,同意作者),本书则完全没有谈到。社会组织和社会观念是对当前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和建构,如前言说的,几乎没有在本书展开,遗憾。至于最初的论点——对疾病和两个世界的联系运用,以及最后——传统疾病观念作为一种新的时髦的集体治疗的手段,论证逻辑薄弱近乎于无。而至于治疗手段的变化,虽然是更值得讨论的点,可惜也没有展开。疾病观作为传统中国社区组织生发的链接纽带,是很有意义的个话题,但是这本书好像什么都没明白。
11-27
蓬肚皮中心
好几次热泪盈眶,作为一个不那么彻底和纯粹的“村民”,终于开始理解长辈那些“落后”的执念。选择相信,不是相信真或假,而是相信生与死之间的联结,相信生命和情感的连续性,相信我们生活空间、身体实践的层次。
11-21
远山淡影
联系《寻羌》映后谈关于人、鬼、神的探讨
10-23
晚夏
作者用一件自己老家家蛇的小事作为引子,通过回乡调查以湖墩庙围核心地界划分的家乡人,对于运用火神信仰治疗“疾病”的例子,展现了一个地方性的系统性的“假病”疾病观念。有好几种病因,跟祖先有关、跟外面的鬼有关等,主要通过“身体”的不适来表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虚”。最终,作者论证这种假病是地方性的、自成体系的、有逻辑的一套治疗知识,是受到当地的民宿文化影响的群体行为。最后的后记和前面的导入都挺好的。但是,中间的很多例子等等,就真的只能当做例子看看,研究分析不是很够,比较像故事。我最初看题目的时候也被误导了,以为是一种奇怪病症的系统分析。后记是充满温情的,的确,工业化城市化后两代人的差距越来越远了,老一辈偷偷关照仙、写纸条也是令人唏嘘。
11-20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