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Creative
    "君子的力量源于替百姓和上天代言的社会角色,但是君子却没有有效地得到百姓的托付,也没有从上天那里获得宗教性的支撑,而是一直陷入黎民苍生和专制皇权的裂缝之中,这成了历史上儒家最大的困境。"----书籍的内容简介精确地概括了本书的主要思想。07-17
  • sirius_flower
    。。我还在最后一章不断期待heavenly peace gate事件。。结果。。结果就尼玛 参考文献了!!!!很桑感情有木有!!好吧谁叫我看了英文版12-20
  • 乐盼读书会
    跳出东方传统的争议,以更广阔视野下的解读儒家文化,尤以圣经观对照,先知执事比较,难能可贵。04-07
  • 被松绑的人
    不明觉厉。。拿儒家思想跟圣经旧约作对比虽然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但是读起来实在很费解。。09-22
  • 太公望
    我不认为是东亚的复兴使得儒家思想受注目,是西方的衰落导致他们需要寻求慰藉罢了。(东方崛起和西方衰落没有内在关系)10-06
  • 豆叔叔
    有些角度略附会和强作解人,结论不新鲜,论证有意思。09-23
  • 测量宇宙的人
    PKU出的这本书不错06-09
  • xhj
    狄百瑞有意凸现中国历史中的智识阶层,一种难得的努力。不过只是起步,未深入。12-24
  • sghdteiwuvncm
    外国人研究儒学,虽然比国内灵活自由,但脱不了一股汉学家的味道,站在局外人的立场来看待中国文化,到最后感觉流于表面10-03
  • 皂角菌
    作为海外汉学家,研究到这种程度也算不错了。06-21
  • 星晗
    2015年11月读过一通。当时的笔记:在《儒家的困境》这本书中,狄百瑞就是用犹太教的“先知”(prophet)与儒家的“士君子”作比较,认为儒家的理性化、非超越性使得他们缺乏对在上统治者的强力制约,对下也无法有效组织民众——脚不沾地、头不顶天,狄百瑞眼中的儒家就像悬在空中。换句话说,在狄百瑞眼中,儒家的困境就在于儒家士大夫在发挥“先知”作用时遇到的困难,缺乏超凡魅力与组织,无法吸引政治性听众与宗教性追随者,无法统合官吏、学者、教师的三重身份。12-13
  • 東寫西讀
    儒家的理想主義遭遇到世俗權力,作為知識菁英脫離一般大眾的支持,且沒有宗教性的超驗因素,最終演化成一種悲劇,在現代化過程中被視作中國滯後的原因06-16
  • 半隐
    之前对这类的治学总是颇有“偏见”,老觉得“不是我的菜”,也无暇多作了解。但最近总是想着,哪怕斗胆要作批评,也得先读懂别人到底说了什么、为何而说,于人、于己才都算是有益的工作。草草读过几篇,鄙见仍旧以为,你若想在他以东方树为题的章节里读懂东方树,从围绕吕留良展开的篇目中读出个吕留良,恐都是很难的吧?(至少不才真没怎么读懂…@@)但实际上,当读到狄百瑞表示:他反对的是许多人并未深研儒家真义,以及各时代的发展(虽然个人以为他对我们的文化与文献终究也还是“隔”的…),便一棍子打死,把近代中国的许多问题归结到他们身上,进而要把儒家精神整个儿地抽离出去。顿时对其人、其书似是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总之多学习吧~|对经筵的理解似乎有问题?待考。另,怎么能把“宋明理学”作为一个物去说…好几篇读得不认真,自批…01-07
  • 恪彥
    大角度著眼處頗為有趣,小論證落腳點略顯武斷。11-21
  • Adiósardour
    孔子把君子身份变得很迷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君子与学问联系起来。真正的君子有大学问,往往是硕学鸿儒。君子对弟子的讲习,可以传达天意。无天意可以传达的时候,就给弟子授业解惑,教他们习文习艺。但是讲习本身无法培养先知。君子的博学一方面实现了君子与学问的结合,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君子与先知的距离。先知是传道的,不是学术的,不以学术为志业。学术越多,也可能意味着成为先知越难。因为先知要得的是道,不是术。先知是上天挑选的,而君子多半是后天修炼而成的。先知都是以个体来活动的,不指导学生,因为先知不是教出来的。从这种角度看,老子是更彻底的先知,他没有学生,而且投身荒野。圣经上的先知也是在荒野,而不是在庙堂。倒是博学的君子常常弟子成群。君子有学问,讲礼数,所以也很容易被君王看重,并被招去为君王服务。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