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野原新之助
    这本书有两个差别很大的中文译名,分别是刘军等人译的《中世纪的衰落》,以及何道宽译《中世纪的秋天》;这两个译名源自各自的英文译名。约翰·赫伊津哈的这本书出版于1919年,在1924年首次被翻译成英文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但这个译本存在缺陷,于1996年重译为The Autumn of the Middle Ages;2020年又出版了新的译本,改名为Autumntide of the Middle Ages。总体来看,“秋天”这个译名或许更准确,也更加体现原书的文学性(赫伊津哈在1939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相比于我们惯常理解的中世纪的“黑暗”,本书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一面,骑士制度,浪漫精神,爱情与幻梦,宗教思想、艺术生活,是一种富于激情、神秘和神话色彩。08-28
  • 塞维利亚的胡德
    中世纪晚期-古典、宗教、人文的混合。生活的根基并未改变,经院思想、象征主义、强大的形式主义、关于世界和生活完全二重分裂的概念,仍居于支配地位。心性的两大支柱还是骑士制度和等级制度,阴郁的悲观主义给生活蒙上普遍的暗淡。但是所有这些形式和模式都在衰落,同时在同一领域,新事物正在萌生。(意大利行会促生的资产阶级正在诞生,文化、思想观念随之而改变)本书是对布克哈特的质疑08-03
  • 徐栖
    视觉的突出|实在论唯识论现实主义全混在一起说|如果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活在中世纪10-11
  • 振翼风时势
    赫伊津哈一开头的篇章看似是俗常的中世纪现象的堆叠,但很快,在陈列完基本的文化现象后他便显露出和布克哈特的文艺复兴一样的深入其中的批判力。他的的论在于中世纪人从未偏离古典(意即文艺复兴未必新),两者之间只在于一个学了古典的形式,一个慢慢学了古典的精神;不过或许更大的价值在于,“延续性”的反复确证来自一手的材料(大部分不堪卒读)和基于此的文化史分析(材料又总是不足),反过来对于理解文艺是有关的。可惜译本译的有欠缺,既无注释且关键概念也模棱两可,也许《中》只是不少读者眼中的“俗常的中世纪现象的堆叠”?09-23
  • sky liu
    有些失望,大部分是故知,讲述而非推理。中世纪到底与六朝相似。赫伊津哈有些观点显得水平较低,例如中世纪单纯和暴烈的生活与精神,一厢情愿的幼稚二分。衰落是由于空间至上而下的崩塌,也由于时间从前到后的加速。为一种生活模式之消失而伤。不关注上下前后,人亦能生活。或许没有哪一种生活更高贵、更低贱。将高贵与卑贱混合成奇异之美的,只有Christianity。记起艾略特对但丁的评论,对中世纪人而言,幻象是真实,也是现实的一部分。象征主义的消失,被弃的意象,玫瑰之血,以机械观来图解它们,终究是自作聪明的无聊。只有融合玄思与机械,精神与肉体,或许才是健康的人与生活。09-11
  • 拙名
    赫伊津哈的文字极美,译笔也很美。不过曾在别处看到,据赫伊津哈的原意,译为《中世纪的秋天》更准确。最近一直在写一个故事,日日失眠,开始看这本书后失眠更加严重,白天滞涩的故事过了午夜就开始在脑中继续上演。那故事又像诗,又像戏剧……终于读完了,附长评一篇。05-16
  • 不要冷不丁
    到底是《中世纪的衰落》还是《中世纪的秋天》呢?这本书是删减版,即便如此竟然有八个人来翻译不同章节,而且逐字逐句翻译很难不怀疑是不是机器帮忙,句子读起来非常别扭,而且八个人翻译怎么保持连续性呢?发现关于中世纪的书翻译都不怎么样,也可能是自己习惯看有板有眼的书吧,这种文艺形散的风格不太感冒。12-13
  • pseudo inte
    朋友们分歧较大,我觉得还是有启发的(让我看懂了韦伯的一些论述)。而且可以了解经典文化史时代的治学风格~09-30
  • Rapheal
    近期看的翻译得最流畅的书之一。02-18
  • 可以证明
    法兰西和尼德兰。这一次觉得能看进去些了。05-28
  • Ethveh
    通过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行为举止,以及当时文学作品的展现,作者力图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以此证明中世纪并非全然黑暗的时代,由中世纪到近代过度的文艺复兴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突兀。对于想了解中世纪的人来说比较受用07-23
  • 全小康
    7分 2019/16全书围绕的其实是中世纪心灵的感受中世纪的秋天的过程(更喜欢另一个译名,但是封面设计的太丑啦!)。作者从几个作者的文章和诗歌集大量采样,既是一种浓缩也是一种简懒。虽然中世纪的史论确实会出现诸如材料、年代、宗教等复杂的过程,不过作者还是有心提炼出自己的史论,这一点难能可贵。如果学习相关的文学或戏剧后可能会有更深刻的感受。05-01
  • GEB-耶-EGB
    一班很慢的高铁读完⋯⋯怎么看都是该配图的书啊01-23
  • 陆钓雪de飘飘
    衰败的中世纪心性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视觉感受的突出。这一突出与思想的萎缩密切相关,思想带上了视觉图像的形式。在十五世纪,陈旧的骑士传奇已由诗歌转至冗长的散文来重新铸炼。这种不押韵的是幻想力普遍迟钝的另一信号,同时它也标志着一般文学概念的重要拓展。文学和艺术的想象力都由寓言领入了死胡同,心灵已惯于把呈现心中的寓言性观念简单地转换成图画再现。09-26
  • 韧勉
    艺术品所展现的历史画卷总是比政治家与历史学家给人以乐观、阳光的形象,这也就是艺术品留给世人的美感呈现。中世纪的历史风貌并没有后世观点中的那么黑暗,文艺复兴的历史光芒在那个时代也没有传说中那般闪耀。每个时代都有其值得我们后世学习与思考的关键点,中世纪的衰落并没有改变宗教的仪式典礼早已内化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历史进程。历史的表达应是在两种表达形式——言辞表达和造型表达的交织下才能达到立体的呈现。本书缺点是通书无一处注释,这样真的好吗?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