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一杯里尔克
    过瘾。我突然很想去看看《本真性的黑话》里阿多诺怎么肢解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还原和奠基关系与辩证法的冲突来自「这里—这个」的直观被给予性吗?至少就我了解的「这里—这个」有双重意向的交叠。视域意向与含义意向。02-12
  • 非虛構
    #購於三聯韜奮# 一個先驗的命題並不斷定任何經驗的界限。它只斷定我們是試驗的提供一種範疇系統,這個範疇系統組織的如此嚴密,以至如果其中一個概念與實在不適合,那麼其他的概念也就不適合,因此我們將放棄它而試驗另一個。我們只有當具有了如此嚴格的圖示,才能說完全具有了關於實在的知識。因為如果一個對象可以用一個特定的概念來識別,那麼我們一定得有一個標準用來判定該對象是否這個概念的實例。如果當一對象不能作為這個概念的例證,我們就要改變標準的話,那就永遠不會有任何標準,也絕不會有知識。當然,我們關於對象的知識只能是或然的,絕不是確定的。因為無論有多少關於被期待對象的現象的預言已被確認,總有可能下一個不被確認。一切證實都是部分和程度的問題。因此,如果我們要求經驗知識一定是確定的,那我們注定要失望。07-26
  • 存在之途
    选读其中解读马克思部分,厉害10-15
  • Hier Tanze
    首先佩服作者对现象学文本的熟悉和分析功底,也许澄清了阿多诺许多内部爆破细节上的问题,也精确指出阿多诺未能给出正面版本的如何将逻辑学社会化的系统论证。不过读下来感觉过于急切地要证明阿多诺是错的,是低级误读,是顽固解读,是传统哲学路子。不断维护胡塞尔使得此一交锋的爬梳实质停留在现象学内部,错失了阿多诺力图打开的范式间的互文。另外,作者对阿多诺或批判理论传统似乎并不精熟,例如阿多诺谈到辩证法直接便解读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谈到唯物主义便直接解读为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例如何谓实证主义等问题。也许在写作上应更同情阿多诺,更多延展发挥阿多诺的闪光之处,而不是放在“然而”的前半句作安抚式承认,否则此书的意义在解读中不断弱化,只成用完即弃的梯子。跳过对原书导论部分的评论也使一些无法通过细节处理的根本问题消失了。10-08
  • 荼蘼花了我无缘
    阿多诺的批评根本上混淆了胡塞尔描述心理学到先验现象学两个不同阶段的思考,阿多诺批评胡塞尔认识论陷入到了前批判时期,但真正陷入其中的是他的辩证法。马迎辉的出色分析与其说是在评论阿多诺的批评,倒不如说是利用这个契机来详细阐述胡塞尔早中晚现象学筹划的主导思路。其中对胡塞尔质料先天对康德的感性直观的根本性突破,与马克思事像化批判的比较性分析,为我们搭建了一条沟通现象学和康德与马克思主义之路。全书敏锐的问题意识和纯熟专精的文本工夫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年轻一辈优秀的现象学学者正在崛起。12-19
  • Lumen44
    横空盘硬语+无戾气无情绪的扎实文本论证+出色的问题意识。如何在理解了现象学与辩证法两方内部思维模式的前提之下,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至少对话的“姿态”建立起来。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