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骑车男阿泽
    略带偏见,贵在真实。08-11
  • 五石瓠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不对称是人类社会多么可怕的灾难,而身处如今时代,所有的概念都愈发不可信,因为失去全知和上帝视角,我会如作者一样,沿着某种看似正确的,实则只有自己眼光一角的角度看待世界。而信息不对称是否越来越严重,留予时间和历史去评判吧。08-16
  • 小飞机
    让那些在历史中离我很远的人,有了一种活生生的感觉。世界充满了欺骗,国家制造舆论,欺骗人民,特别是战争中的人们只能在谎言中盲目的勇敢着。04-11
  • ·
    还不错 实时感受的历史 而非事后诸葛亮12-14
  • 脱离了高级趣味
    核心意义在于纳粹上升期的活色生香图。09-20
  • israfel
    1.夏伊勒在预测战争走势方面堪称神准。2.图片清晰很赞。3.没想到他三十几岁那么老相。4.经历的或参与的那些历史事件(特别是法国投降的播音工作)让他也变成了传奇。11-09
  • 刀七
    愿有生之年能看到国内具有类似视野的记者/秘书出这样一部书05-30
  • 海山
    印象最深的是开会的时候戈林咬铅笔头。感觉这本日记没有太多作者自己的生活,像极了没发表的通讯报道,挺无聊的。01-13
  • 桃夭妖的猫
    《第三帝国的兴亡》还没读完,终于先把这本读完了,4.5分吧。虽然在日记里充满了作者对日耳曼民族的偏见,但也纠正?了一些我对战时德国民众的主观印象,补充了关于那段历史更生活化的一面,以及在最后的总结里对作者的敏锐性respect。11-22
  • tiana
    从这本书第一次认识到希特勒这个人,通过德国平民百姓紧衣缩食的生活来满足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德国境内报纸出版的垄断,封闭对外信息的了解,让德国人民自此至终都活在了美好的梦里。历史的魅力就是透过过去窥见现在身边的一切,都与历史事件如出一辙,只不过换了一种模式。从毛泽东传,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再到如今的柏林日记,慢慢会继续深入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很吸引我,爱了爱了12-17
  • 念黁
    在通勤路上一点点看的,很适合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读物,看完会记住一个个微小的历史瞬间,可能历史也就是由这些难忘的瞬间拼凑而成的吧虽然说是作者个人的日记读物,但是可读性很强,结合着日期,看作者第一人称的叙述,感觉临境感十足,读着很爽。特别是作者多次近距离观察了希特勒,历史在眼前的感觉很多场景的描述都画面感十足,在希特勒差点被暗杀的酒馆里;乘坐颠簸的飞机起飞逃离战争纷乱的德国,差点被气流搅乱坠毁山头的飞机上;还有在西欧海岸小镇里夜晚大家喝着酒,坐在窗边看着英国轰炸机在旁边丢下炸弹后的「烟火」03-06
  • 古西西
    这本书是关于一位驻柏林的外国记者的日常生活,带我们走进了 1930 年代的欧洲(更准确地说,是从 1934 年到 1941 年二战前期)。书中关于那个时期有很多的第一手资料,对比二战史读互相补充。这本日记是了解战前纳粹德国部分事物和普通民众生活的独特窗口。德国的配给制始于 1939 年,不仅是食物,还有衣服、天然气和煤炭。战斗伤亡是被隐瞒或谎报,所以平民是难以知晓。所有的报纸都变成了宣传工具。02-24
  • yusen
    《第三帝国的兴亡》前传。虽然作者目睹了纳粹的各种疯狂和残暴,但不得不说西欧国家打仗还是比较文明的,和东线的惨烈形成了了鲜明反差。想起另一本书《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写德国人在纳粹统治下的生活。现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获取真相是更容易了还是更难了?我不知道。 03-25
  • 萌新小慢
    译笔流畅,对于元首的描摹与政治文化氛围变化两处值得一看,可与《第三帝国的旅人》共读。04-05
  • Augustus
    看起来小矮子和小胡子的事业转折点都是进攻俄国不成被反攻,其实在欧洲大陆搅屎棍介入时就注定了,八国元帅黄了炮兵上尉的霸业,战争贩子毁了步兵下士的宏图03-24
  • 阿鱼
    极为流畅,尤其是1940年的记录,太精彩了。翻译也很好01-07
  • 松山雅
    虽然说很喜欢《第三帝国的兴亡》,但这他本《柏林日记》很让人不舒服的一点在于用另一种种族主义——歧视、贬低德意志民族——来反对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人类最丑陋的一面隐藏在任何肤色与文化背景之下,而不只是德意志人或者某个想象的共同体。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