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Biomass
    老左派的倔强。写两战之间法国法西斯主义的章节最好。最后涉及《查理周刊》的部分的立场在一些人看来有挑衅性,不过不缺诚恳。看完这本书后更能理解Sand对现代以色列国家的那种别扭矛盾的态度的来源。无根之人,孤单之人。02-17
  • 齋藤景雲
    关于法国知识分子的群像剪辑。虽说是法国知识分子,但并未局限于该群体,反而能跟随作者一起思考对历史而言对当下而言,名为知识分子的群体有着怎样的社会定位又有怎样的职责担当,他们的思想与行动究竟在大众之间激起怎样的水花。06-08
  • 法比不安
    德雷福斯(介入知识分子的开端)-班达vs尼赞;布尔迪厄的知识分子社会学-左右阵营的象征资本与权力争夺(葛兰西)-特殊知识分子的没落(福柯)-文化保守主义(维勒贝克作为另一面的介入知识分子)。重申了托尼朱特对于批判知识分子群体与福利国家同步发展及法兰西与“剩余世界”互为他者之文化传统的观点,结尾留下无可预言的叹息。06-01
  • 怪櫯櫯
    巴黎知识分子的特殊地位似乎一直都是一个不断被研究的现象,在一个语言水平本身就构成一种纯粹的意识形态,文化名气始终与社会名气相辅相成的社会,高级文化生产者一直都保有重要的特权,可以说,在法国首都,知识分子一方面继承了弄臣的角色,他们总是可以说出心里所有的想法而不受惩罚,另一方面又继承了祭司的角色,充当信教者与神圣真理的中间人。知识分子的历史是唯一一种由行动者自己讲述的历史。07-12
  • 坡上猪头鱼
    是好的,以异文化局内人的视角来审视,虽说多了些情感,但也不失批判内核07-11
  • 天涯霜雪
    很有收获,谢谢作者()推荐书目大部分没有中文引进,希望有机会读法语原版吧08-06
  • 徐谌辉
    本书写的挺好玩的,虽然是揭露法国知识分子的虚伪,但是提炼了他们各种观点。所以不论是看八卦看思想还是看政治,这本书都值得一读。最出彩的是法国法西斯那部分……很有意思09-04
  • 麦子
    The last temptation is the greatest reason: To do the right deed for the wrong reason.——T.S. Eliot: Murder in the Cathedral08-22
  • Concursum
    视野很广,68众星基本没提,第二部多余09-26
  • echolittlestar
    因为读过维勒贝克的作品《血清素》,还蛮喜欢的,但读完这本书关于维勒贝克写《屈服》的初衷后,不得不开始思考读过介入型知识分子的看法了。以及德雷福斯事件的广泛传播,与古巴革命的深刻联系,算是读过拉美历史的补充和延伸。05-26
  • 优质梦游者
    多激进的变革知识分子,最后都落得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想法:不能打破国家的威权,就建立一个知识分子的国际共同体,栖身于疆域之外。05-27
  • bookbug
    兼具理性与真诚之作,值得反复阅读与思考。如果把阅读比作一次法餐,前言的开胃菜很抓人,作者自述在阅读中对知识分子的不断认同和颠覆,也是大多数人的认知过程,他撕开的面纱也吸引着我们随他一起思考。导论像汤,不温不火,在缜密的时代剖析和立论基础上逐渐带入全书基调:从德雷福斯到查理周刊,左拉到维勒贝克,法国现代知识分子诞生于恐犹主义的蔓延,终结于不断加深的恐伊情绪。于是引出1-5章的主菜,回溯介入型知识分子漫长的历史纷争,也是全书原本的主体结构。正在发生的查理周刊恐袭事件则让本书多了后两章的甜品(当然味道一点也不甜),也是作者作为犹太知识分子的重要心路。他同时认同言论自由及其限度,反对任何人鼓动杀伐,同样反对以性别出身取向宗教羞辱某个群体。在他看来,知识分子终结于混淆哲学与宗教,以知识之名行反智之实。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