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champigneNoire
    从亲密关系和爱欲谈起,一直走到了难民的产生与生命政治,涉及太多我还没来得及补课的内容(列维纳斯、洛士特、哈贝马斯、阿甘本、阿伦特…)09-16
  • 做个理杏仁
    倒没有特别深刻,一些观点比较有见地。有点像是个随笔集?04-15
  • 冰冻花生浆
    不确定性造成的安全感消失与爱人这一行动和意愿的对立。不过即便点破去爱即需直面不确定性、去承诺,在实践中也不知如何去落实改变。毕竟有毒的关系的结束并不算一件坏事。12-13
  • 小小_崇延潭
    在一切几近崩解的液态现代性中,我们同时代人既盼望关联,又轻易逃离处于关联中的状态,对永恒畏惧不已。已实现的爱就像死亡一样,每一次事件都是全新而陌生的,像赫拉克利特的河流,像一只自顾自出现的奇美拉,液体般的当下无法承受它。本书写的不够深入,但“我悔恨诅咒自己在现代社会中中毒太深”。07-30
  • BM
    确定的不确定性中,“关系”成为既要又要的伪命题,欲求沦丧为自发性缺失的道德畸形儿。好在大可安心假借托词:路途晦暗,稻草抓一根是一根,他人的地狱与我何干?08-17
  • 人生一手体验家
    论现代情感关系,不大好懂。12-29
  • 梨枣公子
    第一遍读的时候觉得鲍曼过于悲观,第二遍读的时候我也开始悲观,当代社会的亲密关系如何不是顶袋式的亲密关系呢?10-19
  • 活幻の廢物
    只看懂了個人情感的部分,鮑曼指出,個體對一對關係的渴求與拒斥,本質上是對安全與自由這對矛盾需求的外在表現。因為想得到一定的安全感,人們不斷地投入一段段的感情(事實上,投入一段關係只會增加不穩定性)之中,但強調自我的現代個體對自由的嚮往及對束縛的排斥,使得他們不斷逃離、不去維繫與經營。於是,現代人的感情現狀通常是既要“關鍵”,又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輕易許下承諾,也不完全投入其中,而呈現出液態、流動,不斷地重新開始、結束、再開始,也就是可隨時全身而退的狀態。正如虛擬的網路聯繫,它既滿足了人們與他人連線的需求,又可以隨時按刪除鍵、斷絕聯繫,而且它比麻煩棘手、進展緩慢的真實關係更靈敏利落、容易上手。但遺憾的是,這種“保持疏離和依需求斷線的便利,並未減輕風險,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分散風險及其湧出的焦慮”…04-23
  • 海风
    补标。忘了啥时候看的,也许是大一?待重读。鲍曼:流动的现代性大饼卷万物。12-25
  • Entzauberung
    不能说翻译得不够好,但读着的时候总有一种原文说得已经七七八八的内容反而被译出来就好像又含糊不清了。回头看了看译者导读,总觉得译者自己本身就对亲密关系的议题不够熟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12-18
  • 奥菲麗亞
    三年之后突然领悟了此书的妙处10-02
  • 老饭桶
    一贯的鲍曼,讲的还是那档子事。不同于《废弃的生命》,在这本书及其兄弟作“液态三部曲”里,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视野分界比之前的都要模糊。当然一面和鲍曼本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有关,另一面则是鲍曼的写作出发点正在从研究转向为观察与思考。于是这本书里出现了颇多文艺评论的内容。甚至可以说,它像半本杂文集。05-27
  • 易观
    性人,消费人,网络人,手机人04-09
  • nonefi
    对临近、距离、未知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引发的猜忌的阐释太好了,译者有很大功劳03-04
  • tree
    这个作者的书以后我要找来看!他的《将熟悉变为陌生》也很赞!12-19
  • 八小背
    因为是放在“爱情与亲密关系”的框架看的,主要看的还是第一章,但很明显鲍曼是一个非常老派的社会学家,无论是对爱欲与亲密关系看法还是对整个液态现代性的批判,都倾向于保守与忧虑。而到文末对“三位一体时代”的批判近乎伦理学,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明显缺席或不足总让人有些疑惑。但不管怎么说,随笔的力度与可读性都非常高。12-09
  • 一只大鱼
    到后面已经严重跑题了,在我还寻思着怎么跑回来的时候,本书结束了……但对液态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分析还是很到位的,追求轻便,不愿承担是通病。另外,翻译差强人意,也可能是不习惯阅读繁体版的书吧~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