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亚热带季风气候
    观点更明确点了,但是还是不够。11-16
  • 桥桥
    看基特勒著作晕晕乎乎,再看这本的梳理分析才隐约明白了点什么,感谢作者◉‿◉01-06
  • 查微迩
    很精细的解读和分析。以基特勒“媒介技术话语”研究为轴,串起“话语网络1800”“话语网络1900”“数字时代”的辩证三元结构。谈两点:①正如温斯洛普-扬所说:“当福柯细致地解析不同的知识型时,他既没有解释它们为何产生,也没有解释它们是如何维持自身的”,基特勒在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或许在于,为福柯的知识型或话语分析做媒介物质性的注脚,延伸和发展这种方法。②基特勒绝对是“天煞孤星”式的天才,而媒介考古学现在的领导者恐怕没有这种能力和耐心。与历史的痕迹留驻在文本/档案上不同,媒介考古学的不可能性在于,媒介的历史少有维持痕迹的记录物,媒介的透明性让媒介考古变得十分困难,或许我们顶多也只能以新媒介(主要互联网)为启发回头进行断点的媒介考古,打破主流媒介史叙史固然很好,但连断点成线恐怕是更加不可能的事情。03-09
  • 刷了个柠檬沙瓦
    入了个门,但好像进入了更深的坑……12-14
  • 方可平
    还是得读基特勒啊……近代中国的唱片更多要归结到幻觉吗?非连续的标准化,国音运动、汉字罗马化、留声机论和经唱片定型后方才传唱于城市与上台面讨论、雅化的乡野小调。唱片学谭-声音的切分与串合。演唱的流畅性要求。人声的配器化。感觉有点错杂啊……对想象的重新搬演?01-21
  • 猪头叶君
    将《话语网络1800/1900》和《留声机、电影和打字机》进行互文式阅读和阐述07-16
  • Trieven
    刚听完笔者讲课,来码一下02-26
  • Anomakira
    这个名字比较有迷惑性,改为《话语网络1800/1900》读书笔记比较好04-03
  • 谁是大熊
    我喜欢这本书里所有“换言之”后面的内容。05-05
  • 车百万
    博士论文总算出了,自己标一下… (论文原标题为:媒介技术的谱系)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