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春秋与汉道
举报
书名
春秋与汉道
作者
陈苏镇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101080186
出版年
2011-9-1
出版社
中华书局
页数
618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历史
秦汉史
豆瓣评论
中书君即管城子
感觉是把田余庆学问的某一部分做得更加精细化了。
04-05
南渡錄
受益匪淺,以後可再讀幾遍。
02-01
豆友161326559
讲前汉部分尤其精彩,但历史是不是这样,就难说了。
11-07
用小脚走路
在具体史实的考辨上着力颇多;整体思路上看,如作者所言,也仅是“对……的影响”吧;看到后面就觉得好像一部《春秋》学术史了
03-24
无妄
东汉的儒学士大夫否定天下已经太平,因而反对制礼作乐(与王莽篡汉改制所粉饰的假太平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东汉一朝在理论上始终处于太平之前的教化阶段,从而为“深入教化于民”创造了必要的政治文化环境。联想一下国朝在即将到来之际需要完成的宏大计划,是否会有那么一丝羞赧与不安呢?
12-26
艾睿恪
将经学思想纳入到政治史考察中,无疑是极为正确的做法。当然,作者的主要落脚点还是在政治史上,具有显而易见的田氏之风。精彩之处纷呈,但也有先入为主的地方,总体上则历史进化论气息过于浓重,反倒遮蔽了很多有趣而重要的问题。
08-21
Evelyn桃桃
读了三遍,上课听老师讲了一遍,越来越想给老师跪下…痛哭!怎么写的这么好!真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汉代政治史思想史最合理和全面的解释了。而且老师很明显原本的想法更多,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有延伸,但就是不写…西汉部分尤其精彩。
01-27
或曰
主要是以《春秋》与汉代政治的关系为线索,对两汉政治的相关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就汉代政治的整体演变而言,本书似乎并无太多突破,很多时候更接近于在细节上进行更为充分的论证。个人觉得最有收获的是,作者在讨论汉代政治时,特别注意到关中与关东、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对汉代政治的影响。
08-17
维舟
既是政治文化研究,也是很扎实的政治思想史。略为不足之处似在某些推论不够严密(如将秦亡归结为关东关西文化差异,那汉初岂不也是),及缺少一些反向设问的问题意识。不过仍极有启发,从《春秋》的意识形态化,实际上还可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这种特殊的政治思想与神学的关系、为何中国政治传统惯于从历史中寻找意识形态根据和合法性、帝国构造的转变与治理逻辑等等。
07-17
寒鲲
一部融会贯通前辈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学人关于两汉种种政治文化命题,并予以通贯的著作。作者以两汉意识形态的屡次变动为轴线,发凡起例,为读者还原了两汉政治文化之流变,实乃研读汉史,不可多得的晚近经典之作。
08-02
风间隼
将两汉学术史与政治史结合起来研究,别开生面。虽然我不懂经学的深浅,还是觉得很厉害。秦-汉-新的历史令人感慨之处在于其政治理想主义的高涨与破灭,留下的无疑是一笔值得反思的遗产,包括其关心的各种议题和经验教训。东汉部分有些简略了,是个遗憾。“德”和“礼”之间的对立在经学不同传统中是否那么鲜明,值得进一步去了解。
09-16
#Nani?monai
居然没有标这本书!必须标上!回头看看,历史系治学之法大抵如此,阐释的度可谓恰到好处。东汉部分除了谶纬,都是博士论文以后加的,风格与博士论文还是不相同的,也是本书的一大弱点。西汉加上谶纬部分堪称不易之论,所谓“创见很少”实在是有些刁难陈师。以此模式转向魏晋或是陈师下一步的打算,期待。
06-08
文禾斗
大概是刚注册豆瓣的时候(14年11月),夏老师安利的,当时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会打五星吧,后来越想越不对劲,虽说经脉分明,但很牵强,王葆玹老师更胜一筹,好在没花钱。
01-23
saidelizi
从内容分布的角度来说此书有点蛇尾,世家大族刚开个头就拿对郑玄和章句的分析结束全书,但从核心内容角度讲,此书价值不菲,主线正如题目一样一以贯之,两汉的主要政治运动都囊括其中,单独事件的分析也颇见功力,在文本解读和事件还原上作者都做的很细致,对两汉政治史从此书获得的整体和局部的认知都很多,我相信这也是此书超越李开元和田余庆的地方,特别是对汉武帝政策延续性的分析,我认为作者的全面性和深入程度都超过了田老,后生可畏。本书的难点在于,思想史很难,就书中对董仲舒思想的解读我感到很吃力,也看不到董苦心编造三统等一系列学说有何逻辑可言,本书从公羊学派入手,试图理清两汉政治与儒家政治思想的关系,作者的尝试可敬,但部分今文学者的这种努力在两汉政治中有多大的作用我依然深表怀疑。理想在权谋面前总觉得还是那么不堪一击
05-28
Adiósardour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其基本精神是“仁”的精神和“礼”的精神。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仁”是“礼”的内容,“礼”是“仁”的形式。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个一环接一环逐步深入的过程,其中每一环都有一个为当时人们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核心问题。而在东周至东汉这一时期,核心问题是如何“拨乱反正”。先秦诸子的学术争鸣是理论准备阶段,法、道、儒等家的政治学说是其主要成果。秦朝、西汉、新莽、东汉是政治实践阶段。经过实践的检验,法家和道家的学说先后被扬弃,儒家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在儒家内部的两种政治主张中,《公羊》家提出的“以德化民”说又是最后胜利者。经过东汉古文学家的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最终形成一套以“太平”为理想、以“礼法”为手段的教化理论。这套理论在先秦儒家学说的基础上,为其后政治和政治文化的继续发展奠定了新基础。
12-2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