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妖哥
    值得一看,应有收获。12-10
  • nununi
    人之所以人,我们是赋予智慧和探索的生物11-07
  • 微信读书上付费购买的第二本书,无意中发现微信读书iOS版中的书除了比Kindle贵,而且还比安卓版微信读书贵…… 好在我微信读书中的购书币暂时都是阅读时长兑换的,实际上还是相当于免费的。非常符合我的阅读口味的一本科普书,从生物角度和进化论观点出发来解读现代人类的各方面行为。可能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类似的解读了,但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67年,我们现在读到的已经是50周年的纪念版!本书作者是一名动物学家,这本书并非专业书籍,也没有那么多的参考文献和注脚,作者写作时更注重阅读的趣味性和语言的简明,对普通读者非常友好。强烈推荐,尤其是如果你对人类的演化进程不是很了解的话,阅读之后绝对会对进化论有一个新的认识。如果再有人跟你说“人是猴子变的”,你也可以有理有据的怼回去了10-25
  • 白芜
    接地气,虽然观点有些过时了,但好读是真的。11-10
  • 马大象
    这本探讨人和他的灵长类近亲到底有多大联系这一自打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就一直被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作者的观点是我们和近亲的距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近得多,从某些尺度看,我们就是一群“没毛儿的猴子”。这本书从50年前刚问世至今,学界就从没有停下对这个观点的争议,不过与作者观点相同或者相近的作品却出了很多,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学科的发展脉络。作为普通读者,在这类书里是没法做事实判断的,剩下的只有价值判断。它能够为我提供了一种解释工具,去分析和看待一些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就OK了。再退一步,即便不是认真思考问题,就是一场随意的社交闲聊中,一个比较靠谱的逻辑框架也能让我们产生一些高质量的对话,何乐不为呢~01-29
  • 骇客辉
    这本书认为,人类虽然自命智人,其实不过是没有体毛的、裸露的猿。部分观念已过时。02-06
  • SophiaW
    尽管人类有着恢宏的思想、高高在上的自负,我们仍然是卑微的动物,受制于动物行为的一切基本规律。因着灵长类动物的生物特征,机会主义行为遭到严格的限制,原始的动物本性决不允许发生人类压倒一切生物冲动的事件。02-03
  • O_o煎饼果子
    2021.2.4@家里。还书前通读,并做详细笔记。是我自己的人类学启蒙书吧。总体而言,《裸猿》一书很大胆地运用了旁观者的视角来记录了作者对于人类的论述,其中关于性、生殖、争斗等行为的论述在约半个世纪以前可以想象到有多么振聋发聩,在阅读过程中甚至自己也在克服一种“过于直白”的叙述带来的不适感。人首先是动物,其次才是人,这是一本适合在摆正自身位置后去阅读的一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摆脱一种“人本”本能的指南书——我们不是神明,也不是什么主宰者,不过是自然选择漫长阶段中暂时的得利者。另:翻译的很通畅,200多页读起来一气呵成。02-04
  • 哆啦安梦
    就像硬件是限制电子产品性能的最根本原因一样,人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动物。02-07
  • 乐:D
    实在是没有什么这方面的了解,甚至看不太出来哪些观点是过时或者他瞎编的。婴儿的微笑和人类进食温度选择的提法挺有意思的。02-10
  • 半透明
    有50年前的时代的特征,但瑕不掩瑜,从动物学角度来研究人类学,这本书算是开辟了新天地吧。03-26
  • 木风凉
    学社文相关的能被这书气死05-31
  • 上海译文社科
    半个世纪过去,《裸猿》依然值得一读。“因为它的主要长处与其说是在数据和理论上,不如说是在它遵循的思路上。莫利斯像演化生物学家那样思考,谋求的是如何解释人的行为,依据的是行为如何有助于生存和繁殖。使这本书读之兴味盎然的是它的思想模式,而不是它的结论。”04-21
  • Plateau Shaman
    作者巧借人类学研究中“他者”的概念,将人这一物种描写成猿,并且根据其无明显毛发的特征起名为“裸猿”。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将人类他者化迫使其研究态度谦虚谨慎。而在书中,作者从研究猿类生物的模式入手,在生物起源、生物特征、日常行为等多个方面描写出人类的生物性和规律性,当然作者在描写人类的众多特点时也不忘时刻提醒反思自身的重要性。文本角度的独特也使可读性大幅度提升,哪怕不是专业的生物学读者也可以轻易的读懂。04-26
  • soloye
    封面好看。顺便把复旦版的三本都看了一遍。05-06
  • 盐姜
    观点还是比较偏男性化,有点像写论文…06-18
  • ly的读享生活
    落笔辛辣。人呐,千万别以为自己是万物之长,不过就是裸猿,能地球称王的,微生物第一,虫子第二,灵长类算个啥?!这本的确经典,有很多眼熟的论述,在演化论领域引发的后起浪潮,足以让它居于神坛,时间过了这么久,仍有启发性。05-28
  • 惟伤
    虽然“裸猿”的说法已被大家熟知和接受,但现在再来看这本书,尤其是疫情发生后的一年,仍有启发。这本书写于六十年代末,二战后人口增长,科技发展迅猛,带来很多环境问题,人类掌握了核技术,拥有了摧毁世界的能力。《裸猿》包含着莫利斯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和自我膨胀的警告。五十多年过去,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有所改善吗?还是愈演愈烈?04-24
  • Eva
    作者开篇由动物园新发现(物种)的非洲黑足松鼠展开话题。研究动物需客观谨慎。研究人这种动物却很难完全客观。把人与相近的猴类猿类放一起对比,发现人完全裸露无毛(遂称“裸猿”)。随后的章节中,作者从性行为、育儿、探索与游戏、争斗地位与领地、觅食进食、梳理与安抚等方面剖析裸猿。很多分析都蛮有科普意义的,比如婴儿哭闹是因为不安全感/身体疼痛、释出微笑是种视觉刺激信号、从小培养绘画和声音对孩子探索世界非常有益、放低身姿形态和握手是向对方示弱,及移置活动缓解紧张等。这些都与人类的近亲猿类有相似之处。裸猿演化的进步在于直立行走和智慧使用工具制作工具。不可否认人还是与其他动物共生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的,还受限于动物行为的一切基本规律。人类该帮助濒危动物度过难关,共生共赢。作者劝勉裸猿认识自身局限,保持足够清醒。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