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豆友uKq0rlQVmA
    聪明的头脑在哪个领域都是聪明的04-14
  • 桂公子
    1922-1923年,爱因斯坦携妻子开始了为期近半年的远东和中东之旅,而这本书就是他的旅行日记的原文中译。读来一方面感慨类似爱因斯坦这样的超级大脑也有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判断,觉得甚是有趣;另外一方面,看到他对中国人的不那么友好的评价,又觉得心酸难过,谁叫1922年左右的中国不强大呢?任何时候,都是实力说话吧?伟人也不另外。12-27
  • 卧听南窗雨
    配有大量精美插图,非常适合作为欧洲史的入门书籍阅读。02-19
  • 初晓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让我们从他真实的文字记录中,窥探到一位伟大物理学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这个世界某些地方的看法。至于这些评价,并不客观,当然也可能是对他中国人的认知从开始就是片面的,他不过是评价了他所见到的而已。02-26
  • 尤里卡
    日记可以说是最为私人的文体,从一个人的日记中很能看出此人真实的面貌。作者也说道,爱因斯坦“那奇特的文风,对遇到的人的尖刻讥讽,以及对航行途中停泊港口的喧嚣繁忙的景象充满趣味的描述”让人很感兴趣,而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在这次漫长的旅行中的感受与思考,也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爱因斯坦形象。03-05
  • 连木木
    这不仅仅是一本日记(而且是作为系列日记的一部分),其实书中用文字占据更多篇幅的,是针对爱因斯坦旅行日记的文本内容和时代背景对爱因斯坦本人及其旅行日记做出的解析。所以先读日记或者后读日记都各有好处吧,反正无论哪种阅读顺序,总归都是要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再回头对照确认的。另外,虽说这都是爱因斯坦本人是在没有发表意愿的前提下留下的文本,但是对读者来说也依然是对爱因斯坦“祛魅”的过程。03-05
  • 磬夏
    爱因斯坦全集第十三卷的附属产品,出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全集里面的日记可能太硬核了不会有多少人看,所以出了这本加分析的爱因斯坦日记。说实话读这本旅行日记你非常有可能会改变对爱因斯坦的看法,本身这本日记属于是非常私人的东西也并不打算出版,所以准备好刷新对爱因斯坦的印象吧。03-04
  • 鲜克
    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家也会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04-01
  • 标本师库特
    这里呈现的是一个很立体的爱因斯坦,有聪明绝顶的一面,也有无法理喻的一面。所以说,即便是参透了宇宙的天才,也会有糊涂和片面的时候,这种糊涂和片面放在当下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又似乎变得可以理解了。虽然这种结论可能会显得有些双标,但这确实是我读完这本注释满满、宝藏多多的小书之后的真实感受。真的很喜欢。02-07
  • greatabel
    出版社炒现饭,都是流水账06-12
  • 假亦真
    爱因斯坦的光环也没有给他的游记增色多少07-24
  • Lpure
    也许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的偏见05-31
  • 脱离了高级趣味
    活物爱因斯坦而非神。10-03
  • ici
    大概是因为爱因斯坦并未打算将日记公诸于众,所以内容相当真诚。尽管诸多抱怨,相信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仍然在这次东方之旅中体验到了异国情调和难得的友谊,为他的科学世界带来了难忘的回忆和色彩。至于小部分带有种族主义的言辞,我更愿意看作是一种文化差异和天才思维造成的无伤大雅的吐槽。最可爱的是,大科学家在繁杂的社交活动后,日记里反复写下“累死了”、“到家时累死了”、“一如既往的折磨人的社交活动”,社交果然是比科研更劳神伤身的事情啊!06-09
  • Fanie
    为自己的慕强付出的钱和时间成本08-14
  • 远超
    导读是读书笔记的范本对“印度洋上的星星”有了向往;爱因斯坦不穿袜子而磨破了脚是因为不忍心让夫人总是补袜子03-01
  • Ronan
    一个欧洲的40多岁理工男,到东方猎奇,充斥智力和种族优越感。11-19
  • 取得真经读书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凡人的一面。百年之后,我们读这本书更需要摒弃偏见,认识到即使伟大如爱因斯坦也同样会受到时代的裹挟,我们更应该从此获得启迪与思考。12-12
  • Tzy
    爱因因斯坦游记也无甚意思,评论中国、日本部分值得一读01-02
  • Remi Liu
    “人类高级智慧之花得以盛开的条件似乎非常苛刻。赤贫导致粗陋,富裕导致空虚;严寒的天气使人沉郁,而热带的气候让人放纵慵懒。因此,科学之花不会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民族中始终盛开。出现意大利文艺复兴这样的情形,就犹如世界历史海洋中出现孤岛一样”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