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小林同学
    “最终,没什么能摧毁女性的勇气。那些重大、真实的故事,或许会被“捕获”,却永远不会被扼杀。”3.5星03-04
  • Esther
    抗争权势真的好难,建议和纪录片一起看02-26
  • 流川枫叶红
    我能说什么,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权力结构,仿佛亲自在自己墓碑上刻死亡日期,没有人相信他能成功,但是他成功了,她们的故事终于被述说出来了,他们终于完蛋了,这宛若童话般的结局,可能永远也降临不到我们身上。11-23
  • 闰闰
    权钱色之间的两两交织亘古未变且永不会结束,可怕的是受害者永远也无法逃脱魔掌,即使迫害者的手段和套路如此明显,因为有权有钱有保护网有话语权有其他所有被害者没有的东西,他们知道法律的细节他们更明白法律的漏洞还清楚受害者在害怕什么。希望正义之士越来越多,保护好自己还能早日揭露施暴者的罪行让他们无法逃遁法律的制裁和正义的审判。11-19
  • 踏歌
    第一次异常深刻地感觉到了媒体的重要性……同时,对比之下,十分悲叹(好像也不能说更多了)12-08
  • 喜欢书多过人
    最终,没有什么能摧毁女性的勇气。12-10
  • 不用麻烦了
    这本书写得非常细致,而作者披露的这个报道,堪称是记者“一稿成名”的极致案例。比起调查报道本身要做的事,NBC内部对这篇报道的施压和封禁过程,让人更加窒息。如果不是《纽约客》,这篇报道也许就不了了之。所以新闻记者干不下去,很大原因是机构媒体的各种内耗,而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12-15
  • sumooo
    前面揭露的部分有点太长了,后面被监视威胁才精彩起来结果就没了。确实挺详细,但是看着有点累。才知道这本书作者是伍迪艾伦的儿子,他还鼓励自己姐姐揭发艾伦性侵的事,再回想伍迪艾伦的那本《毫无意义》里长篇大论的辩解,这里的一笔带过简直讽刺拉满了。10-24
  • Dorishermes
    在作者将这群“捕食者”的面目揭开的时候,可能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这件事不仅会大大推进职场女性正当权益的诉求和自我保护,而且还会余音绕梁至今02-15
  • 糖。
    背后的真实本身非常伟大,但写的实在太事无巨细到细碎了…大量的人名扑面而来,上一次这么迷失在人名里还是切尔诺贝利的书12-24
  • 姓名名
    这本书写得并不出彩,但是报道精神可嘉,尤其勇气和信念必须赞赏01-15
  • 小波福娃
    中译本终于来了!早知道当时写反性骚扰运动提到韦恩斯坦案时我就把c位留给这本书了(同主题另外一本调查记者们写的《She Said》也可以看看)。收到后立刻读完了,晚点补评。06-12
  • freedom21
    女性面对强权想保护自己还是很难的01-05
  • 思郁
    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做一篇报道,中间遭遇到各种阻力,工作丢了,被人跟踪,监视,威胁,依然还可以坚持下去。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一篇报道改变了世界的运行规则。国内哪还有这样的媒体人,哪还有这样的媒体。感谢《纽约客》。07-27
  • bookbug
    如果说《她说》可以被称作me too缘起的话,本书则是《她说》前传,因为没有罗南·法罗最早的敏锐和始终如一的坚持,韦恩斯坦的倒掉还要推迟几年。故而那年的普利策奖是他们仨捧起的,罗南可谓基石。记者和律师身份的罗南其实出身于电影世家,父母分别是伍迪·艾伦和米娅·法罗,所以父亲性侵姐姐一事对他和家庭的影响可想而知。罗南在书中事无巨细地讲述了一个调查记者所能经历和见证的一切阻挠,一如韦恩斯坦几十年来在受害女性身上施展的伎俩:从威逼利诱到行业封杀,从职业间谍到身心威胁。捕杀一词便是写照:不仅是当权者的习惯性猎艳,更是其后威吓证人销毁证据的行为。书中有三处特别感人,一是调查初期罗南在银行保险柜留下的遗书般证据,二是调查完成却被NBC百般阻挠,三是报道终于发表后他那段针对女性勇气的长谈和其后的长歌当哭。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