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聊斋汊子(全两册)
举报
书名
聊斋汊子(全两册)
作者
董均伦
江源
格式
AZW3,MOBI,EPUB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59642622
出版年
2020-9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页数
960
定价
128.00
装帧
平装
标签
文学
小说
神话
豆瓣评论
石墨
著名的《聊斋汉子》!小时候读完聊斋,疯狂崇拜蒲松龄,从图书馆里翻出来的书。成年后重读过一次,发现其中充满了不劳而获的幻想,和好人好报的自我安慰,就是古代版的网络小说,什么修仙流,系统流,后宫流,赘婿流,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当全社会都沉迷于自我安慰和幻想中,就离动乱不远了。
11-06
森森
文字蛮好的,从大浪里甄选出这101个传统故事,其躬耕尽力得敬重,好多熟悉感扑面而来,回味
10-24
控纸术专家
竟是一些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10-11
狗花儿妹妹
在蒲松龄的老家山东,在沂蒙山一带,人们把神话传说一类的故事都叫作“聊斋汊子”。本书收录百余篇,或大或小或惊奇或乡土的故事,很有意思一旦阅读起来就放不下了。
09-08
小米=qdmimi
“聊斋汊子”是老家的方言,扯扯齐鲁大地上神怪闲篇的意思,举世皆知的《聊斋志异》就从这儿来。蒐集“聊斋汊子”汇编成书耗费了董均伦和江源二位先生毕生心血。比起它的历史意义、学术价值等等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动人的还是那些鲜亮亮的故事本身。这些从乡土的夜里生长出来的纯天然故事若没有人记录,早已断绝的传承。一代代过来,我们丢了土地,丢了乡音,丢了故事,更丢了向善向美的心。书中收录的旧序读来颇让人痛心,即使用心记录收集,随着运动的破坏,人事的变迁,会讲故事的老人慢慢离去,故事也渐渐失去了原本的样貌,而缺失支撑的记录者只能放下笔和本子,任由它们流散。保存这么多故事的人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愿意把它们继续讲下去的人同样了不起。且看看《聊斋汊子》,得之不易,读之解愠。
10-11
幽篁
蛮好玩且数量超多的民间故事集。民间故事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一类,要是那时读到,那份激动和欢喜一定超过现在。作者的文字带有乡土气息又不俗气,和书中配的木刻风格的插图浑然一体。作者身处的年代有点左,影响了作者挑选故事的标准,有点小遗憾。否则,书中收集的故事风格还会更丰富。
11-11
福娃迎迎
采集和面世的过程真的很不容易。有生命力的故事集。
10-13
陆钓雪de飘飘
想到上个月在一家獭祭与叙拉古之惑、范笑我聊到民间传说和故事,包括鬼故事、迷信、巫俗、建国后、人死前的所见、狐狸精等等,深感民间与官方(如官方儒教等意识形态)之不同,我个人倾向于把全人类的叙事传统分为平民、文人学者、政客三类。三者自然有所交互,但也有极大的冲突以及“道可盗”之现象。本书基本为第一类。而在本月返京前,叙又表示中国近代社会从北到南可分为豪强、士绅、宗族三类,这是另说了。《狗为什么咬猫》一篇让我想起小学时写的一篇就《猫狗大战》引发的阴谋论小说。另外,狐狸精传统值得多方考究。常言说“酒肉的朋友,柴米的夫妻”。只要你跟我成了亲,腰不用弯,手不用动,保你一辈子有吃有穿。
09-07
BiuBiuBiu
农村的口述故事肯定不会这么素的,编辑加工掉了很多吧。
09-24
木汐
新鲜乡土气扑面,可以收藏的经典民间文学。
10-10
冬至
民间故事集,像村头的聊天
10-12
哼哼.floweray
放在床头,拿在手边,泥黄的封皮带着齐鲁大地的风味。抱着看“鬼”故事的猎奇断断续续的读下去,恍惚间有好多画面,像极了小时候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的睡前故事:东北的大马猴,狐仙……中原的放牛娃,神笔马良……以及后来我才知道来源于西游,聊斋,镜花缘等等的志怪故事。口口相传,一代一代,绵延至今,但如果没有作者的走访,记录,想必很多好故事会随着岁月流淌,像方言一样慢慢淡化,成为束之高阁的所谓文化遗产。甚至像过往不久的苦难历史被刻意掩盖,淡忘。总要有人也总会有人,将远古的记忆刻在石板上,留给子子孙孙,以传说,童话的模样告诫后代,人性的光芒。
10-10
宝木笑
很感慨,有点儿读袁珂老先生新版神话学的感觉。董老和袁老都是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某个注定不会显贵领域的学者,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他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都注定不会收获多少流量和红利。当年读研时候,导师那个顽固的小老头曾向我们介绍过董老,而后连带着谈到袁珂老先生的神话学,当时导师叹息后良久的沉默至今历历在目。不算勘误的补充一点,董老研究的并非神话学,老先生的研究领域是民间文学,在我们当时属于古代文学民俗学方向。那是一个辛苦的研究领域,需要做大量的田野调查,那也是一个冷僻的研究领域,没多少人在乎你的研究成果,申请经费特别困难。可是还是有董老夫妇这样的人去做了一辈子研究,我想,老人的研究方向也许是距离诺贝尔最远的专业,但捧着这两本书,却感觉他们更让人觉得亲近……
11-06
bookbug
其实这套书在八十年代就曾经风靡过,只不过我不曾看到,现在再读,虽非重温,却仍有朝花夕拾之感,实在是因为传统的民间故事有太多熟悉的味道,即使没有齐鲁大地的语言和生活背景,也不影响那种故事背后那种亲切的感觉,以及那些善恶有报和勤劳致富等传统又朴素的价值观,文化的同根同源就在于此。
10-10
珍妮的肖像
是我所看过最精良的民间故事集了。坏嫂子,假猴子,蹦蹦跳的老虎,药草山,花母鸡,秤钩子妖怪,善与恶,灵与怪,落力耕犁,果熟蒂落,真心换的来真心,善意有奇遇得来美好生活,那种对生活本来,一意的期待和虔诚。一部赤诚拙朴的《聊斋汊子》约等于去了几十趟子早市,热腾腾生活气里扑面而来的温补,毫无废笔的大巧不工。小小配图是民间版画,阔爱到了十分。
09-14
阿梦
小时候喜欢看聊斋,下意识被天马行空的奇情故事所吸引,现在再看恍然发现其道德故事的一面,是底层男性通过幻想平衡现实不顺的自我补偿。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是质朴、勤劳、善良的农民,他常常有一个年迈的母亲,一个懒惰的兄弟,一个刻薄的嫂嫂,一个恶毒的地主,并且辛苦耕作着一片贫瘠的土地。他努力劳作却食不果腹,他也不怨,就日复一日坚守着他做人的本分。直到有一天他历经一次奇遇,获得一件宝物,拥有一位田螺姑娘,自此生活顺遂、丰衣足食、心想事成。从多角度来看,其展现出上层对下层的催眠,教育人“现在苦一点儿不可怕,你只要持续忍耐与努力,生活就会变得好起来。”并体现出底层男性对女人的期待,要漂亮、忠诚、任劳任怨,把家里的活都自动自发的打理好,这样我就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去追求、完善我的人生啦!
09-30
涂涂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山有水,有江有湖,中国的地方可是宽漫!自古到今,不知道出过多少奇事。”——第一次想出董均伦的书,是因为读到《画里人家》这个故事开头的这段话,蕴含其中的气势,还有“宽漫”这个词神奇的韵味,让我心动。后来我把《聊斋汊子》和《聊斋汊子续集》一起找来读了一遍,不得不说,太好看了,董均伦老人,怎么这么会讲故事。后来因为要出《中国故事》和《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联系了刘守华先生,又拜会了刘锡诚先生,他们都对董均伦赞不绝口,刘守华先生甚至把他和格林兄弟并论,但他们却也都承认,以前民间文学学界是不大看重《聊斋汊子》的,因为它是文学作品,学术性不够——其实这些故事,是董均伦夫妇17年时间在深山得来的第一手材料,没有经过任何驯化,正该是最珍贵的资料才是。更何况还是如此美丽的文学作品!
08-17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