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举报
书名
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作者
汪晖
格式
EPUB,AZW3,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567511972
出版年
2014-2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99
定价
28
装帧
精装
标签
文学
思想
研究
豆瓣评论
泽漆
张老师推荐。刚写完细读的论文,再看汪晖先生这篇,实在感同身受!就像这样,强行找出语词若危若安、若往若还的含混处加以附会的挫败感。那么,身体政治的奇怪论述、“国民性”的谜之辩证法,也就可以轻轻放过。好处在于清晰的逻辑和敏感的理论意识。而“向下超越”的命名,便不知伊于胡底了。
04-25
C.
印象最深的点是“生命主义的政治化”,革命不是要人死而是要人活。另外可以试着在外国文学中寻找“精神胜利法”的影子。
07-17
原上
羊羊老师说:一般汪晖研究过的课题,基本就是极致了
12-25
亞歷山大裡亞
一种杂糅了黑格尔和精神分析学的文本分析。不得不说汪晖的理论头脑是十分卓越的,"精神胜利法"也不过是一种自我设定,其无意间的失效透露了更深层次的本能性绽发,阿Q是自我精神内部发展的结果,犹如游荡在革命时代人们心中的鬼魂,在与外在面貌的叠影中,显现出自身脆弱而无从把握的根源。
07-02
[已注销]鸡肉
所渴求的,不是政权的转移,不是民族的独立,也不是某种制度的建立,而是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关乎生命的真正革命
09-29
香葱同学
鲁迅也跟杜甫一样“无一字无来历”了。。。本质上是在讲平民革命主体如何形成,文本细读方式很惊艳。
09-02
May san
只有在“一种外在于圣经贤传、外在于历史、外在于秩序、外在于自我因而也外在于他与周遭世界的关系的东西”中,才存在“风景的发现”;也恰恰是在被这“无”引发、仅是直觉和本能的瞬间中,超越和革命才是可能的。思路不难把握,但具体阐述还是很丰富独到。想起上学期正好写过《阿Q正传》,十分惭愧,感觉我理解的鲁迅毕竟还是太轻浮和肉麻了……
04-23
不知用什么名字
《阿Q正传》不仅是对国民性的暴露,对精神胜利法的嘲讽。在小说中的六个短暂瞬间证明了阿Q革命的潜在可能。这些成为了突破精神胜利法的契机。阿Q是有可能成为一名革命者的。
06-25
金剛怒目
比起大师的厚书,清楚很多,最后部分有些意思。其实汪大师的底色终究是辩证法啊,而且偏向于毛氏而非黑氏…
09-11
海阔天空祝沽笙
汪老师将阿Q的六个瞬间提取出来,意指它们是摆脱精神胜利法的契机(可惜对阿Q来说精神胜利法明显比这些基于直觉的“不满”——这通常是鲁迅所期待的“新生”的讯号——更能奏效)。所谓“革命”的可能性,正是在精神胜利法片刻失效的情况下孕育出来的,也就意味着阿Q这一被鲁迅画出的中国人的灵魂的典型有望通过将本能的反应坚持下去而获得真正的“革命”资格。这是我对这本书基本观点的理解。但也许以汪老师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范儿,我理解得只怕是太肤浅了。他对阿Q的解读背后,是否还有什么未曾道出的奥妙呢?且听下回分解——《故事新编》与诸子学……
10-16
宇文飞升
通过文本细读,返归历史语境,由文学史穿行到思想史,从而剖示社会政治变革中值得重新观察考量的横切面。这应该是汪晖最擅长的研究模式。尤其是在鲁迅研究上,迄今无人可及。可惜他有更大的野心。
01-07
摸鱼居士
能对一个中篇做这样的文本细读,而且虽然有些地方可能过度阐释了,但这一点那一点地串联下来,通体居然奔流湍湍了,他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失效的六个瞬间为切入点,再关注到这六个瞬间之后的本能意识与革命的所有可能性,这种本事,真可感佩(虽然我很怀疑,阿Q的向下超越究竟怎么超越以及能超越到哪儿去)。汪晖一向以行文晦涩著称,不过,此书却是少见的脉络分明,语言不能说一点儿没耍花招,但也称得上耐实可读了。
01-29
小城鱼太郎
熨帖而极富穿透力,内蕴一种隐秘燃烧的激情。“阿Q正是凭借‘直觉’开始向往一种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一种外在于圣经贤传、外在于历史、外在于秩序、外在于自我因而也外在于他与周遭世界的关系的东西。这不正是摆脱他人引导的可能性所在吗?”在我看来莫非就是镌刻在本能中的对乌托邦的追求?汪晖说的生命主义可以和郜元宝说的文学主义作一番比较和联通。另外,萧红的《后花园》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进行解读,也许还更醒豁些。
02-23
咸鹅
确实不错,汪晖的鲁迅研究还是有见地的。在汪的解读里,这一文本有了很激进的意味。其实有时候,因为已经是无名的鬼了,因为已经被还原为赤裸的生命,反而更可能突破叙事的缺口。做革命党,是要向下超越,到秩序之外去做。精神胜利法的失效证明了阿Q具有革命的潜能。鲁迅要求的这种革命意识是辛亥革命所没有完成的。期待一下精读系列之《故事新编》。
03-07
陆钓雪de飘飘
高一涵把鲁迅和契诃夫、果戈理做对比,认为后者的作品是不朽的、万国的类型,而阿Q是一个“民族中的类型”。美国人、俄国人、法国人跟阿Q无关。“像神话里的潘多拉承受了恶梦似的四千年来的经验所造成的一切‘谱’上的规则”。按照这个说法,阿Q简直就像《狂人日记》里说的那本“陈年的流水簿子”,四千年来的东西都记在里面,“包含对于生命幸福名誉道德的意见,提炼精粹,凝为固体,所以实在是一副中国人坏品性的‘混合照相’。其中写中国的缺乏求生意志,不知尊重生命,尤为痛切,因为我相信这是中国的最大的病根。”而鲁迅写出了这最大病根的作品,自然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一个“药剂”。《阿Q正传》后来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文字,为一时之大文豪罗曼·罗兰所赏识,阿Q的含义也因此扩展——有人说,阿Q也是普遍的,精神胜利法在不同的民族也都存在。
05-30
江海一蓑翁
从政治史和社会史的视角,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解构《阿Q正传》的丰富内涵。汪晖老师的宏大视野,和在各个学科之间纵横自如的能力,让人佩服。尽管部分内容存在过度解读的嫌疑,但仍然代表着国内鲁迅作品研究的顶级水平。
10-21
琴 酒
还是厉害的。虽然从精神胜利法的失效入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思路,但能向下走到鲁迅看似只是“破”中的那一点“立”处。但其实又是非常悲观的,毕竟左派所坚持的意识其实是可以被给予的,从阿Q到革命者的转化是可以在外在辅助下完成的,在汪的鲁迅这里,却只能靠自己醒来。
03-01
danyboy
小说不同于诗歌,更不是“经”,如此细致、咬文嚼字式的文本细读,本身有一定的不可靠性,特别是作者还要逻辑严密的从文本一步步推导出观点,这势必会引来论证上的争议。但只从观点看,作者讨论阿Q的六个瞬间,指出国民性本身就包含着反思的本能和契机,进而揭示革命在“寂寞无聊”与必要性之间的复杂矛盾,从而在维护五四的同时维护了革命从过去直到未来的意义。作者虽然争议颇多,但本书确实是扎实的左翼文本。我所不同意的,一是我认为国民性是“君子小人”混同之后的“小人性”,并非某一国民所专有;二是作者虽然保持着对当下的关注,如对富士康工人的自杀与阿Q进行对比,但更多的只是文字上的力量,到底如何通过直觉“向下超越”?如何进入“总体性”,所谓“历史的谱系”怎么克服以及能否克服?这些问题在漂亮的理论语言中均未得到展现。
09-29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