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希尔金
    高中从图书馆借的书,反复看了两遍,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书。我一直认为应该不择手段地贯彻正义,但这本书教会我最重要的一点:法律不保护好人,法律保护所有人。文明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人性却独自行走在时间荒原上,哪怕千年万年也没有一丝进步。可悲但仍有希望,司法是贯穿始终唯一的光也是最后的救赎和枷锁。08-08
  • Bravo
    虽说法治大事,必做于细,却有大行不顾细谨的传统05-01
  • 蓝道_RANDALL
    不是那种西式激昂的说教,真是从细节处说,受教了。11-21
  • JusZhang
    前面有很多重复,而且有些文章太早了,文章也比较浅显,有一些观点我不太认同,但也有所启发。05-11
  • 心不惑
    读到了中国法治的进步,更读到了差距11-29
  • 南河
    【微信读书】虽然因为是一系列报刊登文的合集而显得有些琐碎,但还是一本很有温度很有启发的书。它让我对一些媒体报道后大快人心或让人愤愤不平的案件有了更理性的认识。“政府不光是要听民众的,还负有引导民众朝着理性方向思考的职责”03-01
  • Rosheen
    杂文汇编 不够系统 勾起了去法院旁听的兴趣06-14
  • 绘闲
    很多作者早年探讨过的问题在今天似乎仍然期待解决或是具有争议。但是我们也能欣喜地看到,不少过去认为理所应当实际上有损人权的行为正在被纠正。不过,本书更加适合有一定刑事实务经验的人,或许感悟会更加深刻。作者描述的西方法庭程序规则,让人也会有一种观摩的兴趣。01-15
  • 豆腐仔
    刘老师的十几年前的见解,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实现了。中国的司法进步还是可期待的。08-01
  • 颤抖的企鹅
    由于作者的身份经历,本书绝大部分内容仅涉及刑事相关。也许因为篇幅和发表媒介的因素吧,多为泛泛而谈,缺乏深度。翻翻过08-28
  • 提戈
    本来以为是讲干货或讲故事的,结果是随笔。书名大概是后起的吧,没法不让人联想到刘瑜。不过刘瑜擅长她的指点天下,本书作者更像是安于做系统里的一环,也在自己岗位和立场上努力思考。能关心到三年没能火化的尸体、嫖娼的抓到后怎么通知其配偶这些问题,十分感人了。因为外行,所以启发是有的,但认为这类书自己要少读。01-04
  • 马嗑菠萝
    很多短文写得很不错,发人深省07-01
  • 路比MP
    不同时期的文集,略有重复。但从法庭,侦讯,羁押多方面商榷细节,很实在。12-05
  • 冉遺魚
    作为非法律专业人士,读完这本书,还是获益匪浅的。04-11
  • 轻重
    既然书说得比较杂,那就不针对一点讨论,总体聊聊。本书中收录的20世纪第一个10年的文章,充满了法学界难以掩盖的权势欲,染指司法权的冲动跃然纸上。我时常质疑:自晚清中华法系崩溃,中国给了你们100多年的时间来嫁接,为什么还是水土不服?为什么不愿正视法起于礼、礼起于俗的常识,舍近求远去追求超验正义,而忽视、看低“民情”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学阀如今退化到在自我陶醉中繁殖,在“法律贵族”的自我定位中“毫无疑问地自外于整个民族”?10-11
  • 茂树
    毋宁说“司法之思法”,不是普法书,普法书的立足点是程序正义,框架内的严丝合缝,而是法律之“元法律”,侧重点在于法条本身是否落后、失效、有局限,以及与文化、政治制度的过从过密。有罪推定、刑讯逼供、超期关押、当场击毙等都是中国特色法律的敏感点,要的就是直击敏感点,就必须把人权排第一。08-30
  • 青年阿牛
    燃起了内心的正义以及重回事务所的决心!08-24
  • 大辉
    书名改为《司法的温度》亦可。废止劳教,特赦,减少死刑罪名,规范死刑犯器官利用等等,诸多阐述无不体现司法的温度和人道关怀。对我这种在企业里从事流程、制度建设工作的人也有不少启发和指导。10-11
  • 笑望江湖
    南方系的专业学者论述中国当代法治问题与热点案件,因为作者曾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绝无清谈误国之嫌(只是个别案例引用有些重复,毕竟是跨越20来年的文章合集),文笔老到,思维缜密,立场中肯冷静,对中国大量社会问题看的很深也很透,针砭时弊的勇气相当可嘉,让人看到了一个多年被主流媒体遮遮掩掩的“别样的中国”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