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ibby
    耐着性子的。歌名翻译的好烂10-18
  • zhongdong
    90年代初还挺保守啊,支持堕胎会被死亡威胁,媒体揭发吸毒会被剥夺抚养权。到最后翻译和编辑是不是开始划水了,错别字好多,而且还有前后鼻音导致的错误06-29
  • 韧勉
    本书是美国权威版本的Kurt Cobain的个人传记,作者将自己投射为第二人称的写作模式,宛如柯本的人生导师,看着他的人生一步步走向辉煌,之后又回归原点。我们从柯本的一言一行,身边人的一举一动之间还原他的璀璨人生。作者并没有对柯本的人生做出任何或褒或贬的终极评价,而是用一本鲜活的传记,让每一个读者在阅读之后,自我感知天之骄子的遗憾与伟大。11-17
  • 欢乐分裂
    3.5;与Nirvana捆绑的整个青春,将Kurt Cobain视为心灵知音,从此四月是真正意义“最残忍的季节”(即使是错过辉煌的迟到)——可能是同代摇滚迷的集体症状。与《灿烂涅槃》相比,这本明显更客观。一个在家庭阴影中成长的孤寂男孩(patti smith《about a boy》乃最佳怀念),迷恋身体机能的古怪症状(将病理嵌入创作),执念于(色情)插画,以自毁的方式表达与周遭的隔阂,多次流露自戕意愿(“在生存和死亡之间做出选择,我选择死亡。”)。他是迷人的说谎者(对童年记忆的还原,对渴慕名利的态度,反复戒毒的折腾),是神经质的矛盾体,他强大而脆弱,无礼而敏感,他把所有的愤怒和孤独全部融进粗粝简短而情绪化的歌词中去,“自相矛盾,充满自我揭示”。后半本过于着墨戒毒,以及校对需加强。03-22
  • Vitaliux
    这个漫长的故事是如此真实,在那些细微到难以察觉的举动里,我们仿佛有一刻真正感受到了柯本生命的痛苦,他的谎言,偏执,欲求和激情,在短暂的,被扭曲的记忆和情感之中,爆裂溅射,如同那颗从口腔穿过头颅的雷明顿猎枪子弹一样,如此沉重,重于天堂。04-24
  • 戈多不来了
    Kurt cobian于我而言,也许是青春期唯一的有形遗物:一个在自我欲望里不断沉溺,同时又不断决绝地逃避的畸零人士。一个自带分裂、毁灭属性的明星。在丧的国度里,他是被娱乐化、抒情、诗意书写的第一人。源起弗医生,他是他手中的活体病例。可怜人,在饥饿中死去了20多年,还要被不断地解读,改写,再解读。喜欢作者在开篇的这句:不多的例外是因为有几个人想写下自己版本的历史,在此祝他们成功。这句话像回魂过来的cobian,送给消费他的好人们的一句嘲讽04-17
  • 寇文星
    责任校对不尽职啊,好些错字。翻译让讨厌鬼抢占小妖精的名号也是令人如鲠在喉。03-29
  • rustyHalcyon
    在阅读对苦难、毒瘾、偏执、感情的刺伤的描述之后,我又一次被从绝望中救起。04-05
  • 人间爆米花
    You don’t need to apologize for everything.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forever. 03-25
  • thefinNga
    从390页开始不受控制地掉眼泪,那几页的自杀活动描写,从买枪到写信,从海洛因到上子弹,我好像就在那时的那个房间,亲眼目睹了整个悲剧的过程,为极度的绝望感同身受。我最羡慕的是克里斯特和崔西与科特的感情,一生中能有几位这样的与血亲无二的老友是何等的幸运。最后,我顶着一张挂满还没完全干掉的泪痕的烂脸,终于读到了尾声的最后几段,脑子里闪现着蒙太奇电影里科特童年时期的金发蓝瞳,小男孩那张天使般的温暖笑容,他讲的什么我已经完全不在乎,因为我现在只想扔下书捂着脸放声痛哭。03-31
  • 拧发条鸟
    一边看,一边听Nirvana的歌,蕴含在音乐中的情感似乎多了一些理解的可能。跟《灿烂涅槃》比起来,这本书Cobain的传记要乐观冷静的多。Kurt.Cobain是一个被世人宠爱的年轻人,他只需要承认自己克服不了的弱点,然后勇敢做自己就好了。可是他没有这样的勇气,他只拥有这样的绝望。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爱,他只是不够爱自己。07-01
  • 海带岛
    不行 到头来还是喜欢这类东西 没辙 06-10
  • 雪·法妮奥
    审稿编辑在此,表示非常的精彩,不是摇滚粉的纯外行也能看得很嗨。02-27
  • momo
    这一次我也会为你深深地流泪,整个黑暗不明的青春期里的火光,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天使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