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无心恋战
    细致考析有清一代刑部组织和职能的发展变化,纲举目张,条理清晰,将错综复杂的部门沿革与行政流程娓娓道来。作者避免先入为主的价值评判,亦不以现代司法体制衡量比附清制,而是尊重历史语境,还原清代刑名制度的本来面目,广泛徵诸史料,深入剖析具体案件的往复论议,全面展现刑部无论从部内建设、协调相关中央部门以及特别是处在地方督抚与皇帝之间的枢纽位置如何从各个层面打造和发挥自身「天下刑名之总汇」职能,借此提供一个观察清代政治与行政整体面貌的视角。(阅读时间:2022年30日-2023年1月6日;自评:8.1;推荐指数:★★★★★)01-06
  • Perserkatze
    非常强的断代制度研究,有具体事例(如李贾氏案件中刑部和大理寺的往来博弈、刚毅赵舒翘和沈家本这些晚清法律官僚面对新局势的不同反应对比)也有提纲挈领对清代皇权、地方行政权、部权的分析,读完特别有意思的点是权术精湛的雍正会用纯官僚系统调动法律程序来干掉年羹尧;皇帝作为刑名程序的最后一环会显得被动;末世保守的法律精英成于专业又丧于见识。01-06
  • 滕雅望
    清代中央衙署中具有参与刑名事务资格者颇多,然而“问案必用刑曹”,作为“天下刑名之总汇”的刑部职繁任重,在顺治、康熙年间就已经抛开大理寺、都察院,打破三法司相对平衡的格局,形成“部权特重”的局面。面对日益繁冗的政务,肩负重任的刑部必须使用更高效的行政技术,使政务在部内的处理更加流畅,达到“恤人命,防冤滥”的效果。除制度外,本书还重点关注刑部官员的法律专业化问题。关于清代法律从业人员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幕友、讼师、书吏、衙役等人群身上,而真正处于执法位置上的官员,反而因为其科举出身,给人留下所学非所用的印象。12-18
  • 转蓬飘飘
    “清代刑部工作指南”,主要讲清军入关后,到清廷预备立宪前的清代刑部的人(官员)和事(政务)。这本书是北大的优秀博士毕业论文,专业性非常强。非专业人士读起来会觉得吃力。我觉得非专业人士打开书可以先跳过绪论,直接看正文。总的逻辑是:清王朝存在政权合法性焦虑,所以要努力证明自己很优秀,于是努力追求“刑狱平”。在此过程中,三法司的大理寺都察院逐渐被边缘化,刑部成为“天下刑名之总汇”,“部权特重”。在上层,皇帝看重;在中央,同为三法司的大理寺、都察院在司法方面都是陪衬;在地方,上至督抚下至州县,都忌惮刑部的“部驳议处”。刑部逐渐完善机构设置,健全制度体系;刑部官员一个个都成了法律事务专家。清代君主控制司法的方式更隐晦,他们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直接控制刑部,让刑部办案官员秉承君主的意志办事。03-15
  • Marlais
    由于和手头的研究相关,买来认真读完,结果收获远超预期。虽然是一个历史学规范的研究,但就内容来说这本书应该当做一个组织运作演化的研究范本来看待。当代的中国公共组织研究,也少见如此系统全面又生动的作品03-19
  • 嗜睡症患者
    读绪论的时候就觉得像是博士论文的写法,一看后记果然如此。就书的内容来说,远远超出我的专业视野,实在无力评判,只能说博士论文写出这个水平,实在是令我这个外行佩服。12-26
  • 上德若谷
    一部很专业的学术性著作,能够对清代刑部有进一步的认识,比如更正了传统观念当中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类似三权分立的地位关系,刑部的内部结构以及运作模式等。有些地方读到拍案叫绝,如,为什么专制程度最高的清代,反倒没有制衡刑部这种司法机构的内廷断狱机构出现?因为皇帝的意志早已通过各种方式渗透进了法律的程序中……在专制社会里,刑部再专业,能抵得过皇帝意志?12-21
  • 攬螢
    沦陷期间半卧在床上读完了。应该说,对于我这个法制史外行而言,这是一本很优秀的历史著作,并不局限于法制史层面,读者可通过清代刑部与诸种机构、势力之间的互动,及其历时性的演变,得窥帝制晚期政权运作之一斑。诚如友邻短评所言,称之为“活的制度史”是颇为恰当的,此外,一个感慨是,此是作者在博论基础上修改而来,我自问在博论写作中做不到如此细致与不厌其烦。12-18
  • 阅湖
    或许是近几年来中国法律史最出色的研究作品,未来无疑也将成为清代法律史(以至整个清代制度史)绕不过去的著作。所谓“活的制度史”,大抵如是罢。而当看到作者动用或公或私的海量文献剖析刑部运作时,难免想到,仅从材料而言,我们对于最高院的了解或许还不及刑部…12-10
  • 陆钓雪de飘飘
    清代皇权之强,已经不需要通过专门的内廷班子来限制政府,皇帝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直接控制刑部,令其为自己的意志服务。皇帝身兼国家领袖与政府首脑二重身份,亲身活跃于法司办案的决策环节,甚至过程当中,或委曲暗示,或直接发号施,相对于唐、宋、明各时代由皇帝亲信组成的内廷问刑班子,清代的刑部名分更正,专业性更强。所以清代的大案,特别是政治类案件,从表面上看起来,都非常遵循程序、合乎律例,毫无君主个人肆意妄为的痕迹。事实上,每到这种时候,皇帝,特别是雍正、乾隆这样强势君主的个人意志,早已通过奏折密嘱、当面示意,或法司官员的个人揣摩等形式,渗透进整个案子的办理过程当中。皇帝利用程序、主导进程、预定结果,专业而驯顺的刑部,是他们最得心应手的工具。在清人的观念里,执法的宽严不应一以贯之,而是世轻世重与刑期无刑。12-03
  • 苏斯洛夫
    事无巨细的介绍了清代刑部的方方面面,是了解清代法制沿革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内容偏学术,阅读需耐心,弃读不可耻,别乱打低分。12-02
  • 长征7号
    系统的将刑部进行的流程、制度、职官角色进行研究。举例详实。大清王朝通过加强刑部职权来带动、协调清朝刑名事务的运行,是清朝维护社会治安和统治秩序的关键。11-30
  • 曾经巫山难为云
    《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主要研究清代刑部,青年学者郑小悠把时间跨度设置在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之间,尽管讨论的是清代律政,但也涉及到清代的人、事、制度,以及与“刑”相关的一切行政事务。比较客观地还原了历史场景,剖析了历史问题。让读者获得了对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历史人物有了认识、再认识或重新解读。通过阅读,大家可以了解刑部在清代的地位与职权、刑部的政务运作、刑部官员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以及君与臣、中央与地方、满族与汉族、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官吏与官吏、法律与衡情等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彼此周旋、较量与博弈。透过清代的法务万象,可以简单地归纳:尽管刑部号称““天下刑名之总汇”,但终因“从来生杀予夺之权操之于上”,刑部之名其实难副。11-28
  • 沐恭朝夕
    内容不错,结构稍杂乱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