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鲤稻螟
    为了纪录片而找的资料读物,同时也受周镭同志推荐。非常不错的分析,回答了许多关于留学的疑惑,不仅仅是当时的,同时也是当下留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08-03
  • 罗缨从风飞
    读完后记太受感动了。罗隆基惨淡地在大宅子里离去。竺可桢去世前一天的日记上只写下了当日的气温,作为他最后一次对自然的记录。李景汉晚年终于看到社会学在中国的复兴,但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只能寄希望于后辈。留美学人在多灾多难的二十世纪为寻找现代中国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和他们穷尽一生的努力,不应被遗忘。他们为知识分子做出了榜样,同时我们也应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历史灾难的再次发生。语言简洁明了,很好读。05-15
  • 豆友240297222
    能读,但不多,当代留美的历史学人一个讨巧的办法是做几十年前留美留学生史和中国劳工史,承认本书用了很多有趣的新鲜材料,但在思考性上不见得多么高深;用了很多史学和史学研究的概念,然后没有了然后,看上去像另一种刻意讨巧的做法;另,余论中以竺可桢为例子想讲个故事,但竺校答应出任浙大校长时,并无意放弃他的气象学研究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不知作者是否真有翻过竺可桢日记11-28
  • 对近代留美的学生几个方面都有较为详实的叙述,回应主题,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作者的导师是史景迁,堂姐夫是周锡瑞。胡适描述美国知识分子对政治的态度是“不具私心的关心”(disintegrated interest),意即这些知识分子对政治的关心显示了一种公共精神,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04-18
  • 忘河
    好多年前读过,最近在引文。结构有些涣散,英文题目更抓眼球。12-08
  • 舵位去
    以第五章为例,徐志摩的例子很有的可讲,我很疑惑为什么没有放进去。12-30
  • 縱我不往
    其实还不错,通过考察留美学生在美国的生活和经历,以及他们的爱情和婚姻等多个方面折射20世纪上半叶国内与国际情况,读起来也不难,说起来这些留美学生真的也太优秀了,一面肩负着救亡图存的大任,一面开拓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还要和传统封建作斗争。11-15
  • 啊哈哈猫
    没想到读到最后,如鲠在喉05-13
  • 洛里_Loli
    作为一部生活史研究,作者的资料功底很扎实,文字简洁流畅。尤其女留学生故事,写的很有趣且可读性强。但作为一部学术著作,理论上稍显欠缺,文本结构松散,前三章还算紧扣主题,后三章研究的问题意识不强,多叙少论,尤其对爱情观、性问题的探讨仅限于对当事人思想行为的影响,如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论据不足。02-17
  • OYXR
    深挖之下,作者也非凡人,家族的经历与见闻为她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相当不错。考据详实,文笔细腻,民国早期的留美生确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继往开来,影响至今03-31
  • 不动不懂
    2017.1.2 校对差,主要看了前三章。01-02
  • 查克同志
    对百年前留美前辈历程的详尽梳理,他们的影子在如今仍然可见:缺乏公共生活,遭遇文化冲击,对自身身份认同的迷惑。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