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步落为
    英文譯名是“contact”,不是“interaction”。從科學史角度梳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關係,主要關切社會科學在科學政策領域的定位。無論是類比、 同源還是隱喻,基本上在學科建制問題上,社會科學趨以自然科學之步伐。如何在國家資政意義上為不同的學問群組分類,其實本質上就代表了洋基人的權力與實用主義的知識觀。04-16
  • GrootJiang
    此书对于系统了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是如何单向地影响社会科学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这种现实的分析似乎将社会科学置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也就是成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拙劣的、亦步亦趋的模仿者,社会科学除了计量模型的抽象工具之外,应当发掘自身的“科学性”指向,否则这种附属的地位将湮没人的存在价值。06-05
  • moechichi
    研究的问题是“那些旨在基于自然科学创建社会科学的人对自然科学的实际运用”。(科学史)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有三种形式:隐喻、类比和同源。开普勒说:“类比显示之后,几何学家以确证。”自然科学还在论证形式、经验材料的形式和研究方法上被社会科学采纳,比如莱布尼茨“新的书写风格旨在产生清晰的确定性”;佩蒂《政治算数》希望用数学工具来揭示治国方略的规律和原则;哈林顿遵循哈维的解剖学认为只有通过历史和旅行(直接观察)知道过去和现在什么样,才能知道必然有什么和可能有什么。最后,在公共政策问题上,“一份报告的影响力取决于他的风格和呈现形式”。05-13
  • 朝闻道
    可惜了,本冲着介绍,认为作者定对17世纪的机械论尤其是霍布斯有着深刻见解。类比、同源和隐喻的分法说服力也不是那么足,但论域跨度和材料功夫还是很有帮助的。希望冯肯斯坦那本能满足我的期待01-12
  • 阿尔德里壬
    1.从科学史的角度把握“科学”的历史是理解与判断“社会科学”相关问题的基础2.物理学(能量物理学与理论力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社会有机体论)。以及,相对而言,物理学体系的脱胎换骨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长盛不衰;生物学体系的稳定与社会有机体论的式微3.隐喻;类比;同源4.对于“科学主义”以及不可避免的“社会科学主义”之“祛魅”与批判性思考,要保持克制与温和,避免进入另一种孤偏执。与之相关的,是要注意对整个“学术话语”之外的体系的尊重与重视:“政治实践”乃至于事物本身的模糊性11-28
  • 阿尼马吉
    内容即标题。更想看看对这种现象的看法。11-06
  • Matt
    说是「互动」,却只看到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单向输出...关于类比、比喻的部分很有价值,可惜读研时没有看到,否则能让毕业论文更臻于完善...12-17
  • SerphSheffield
    自然科学的进步,予社会科学以启迪,但在应用上却有错配的可能;反观之下,社会科学对于自然科学的效用在本作中并没有很大的体现。科学革命下对于理性的肯定与推崇,使伦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都趋向于追求数学化、“科学”的逻辑基础。想起我某位老师赞赏学生思维方式会调侃“你可以去学社会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虽然有“类比”上的相似处,但在“同源”上社会的特别点在于构成者人类的“意志”。由此看,社会科学是比自然科学复杂的,前者能够从后者得到灵感,但绝不能照搬结构,而应是抽象出本质,再延伸应用。作者并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倾向,比较客观地叙述了学科之间交流的历史,大量实例的具体阐释读着很有趣)03-04
  • 王为途
    尤其对于“类比”的讨论和批评是很有帮助的。04-02
  • 江浸月
    读过以后不得不承认,社会科学并没有怎么影响自然科学,而且从“社会科学”这个名字诞生起,人们就前赴后继地投入了让“文科”成为科学的大业中——可以说中国也是如此。但无论是同一、类比、同源还是隐喻,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背后的那一套哲学和方法论的适应其实相当有限,今天我们更多是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和反思。即便一些元素仍有影响,比如进化论、场与力、有机体、基因…但这些更多最终被视作思想资源,全盘科学化的努力终究是一种愿景。04-02
  • Vera
    书末的那段对谈颇受启发~12-22
  • YoRHa-E
    总体是一种基于学科史的对比分析,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互动的四个层次:隐喻、类比、同源和同一。着重分析了科学革命以来社会科学建立的自然科学背景:牛顿物理学和哈维生物学。然而现代社会科学所面临困境是:是作为人文思辨降级的知识积累?还是作为实证实然的(公共)政策辩护?恐怕美国社会科学同样也没有啥人文素养的根基。01-02
  • 法妹儿
    提出同一,类比,同源,隐喻四种“互动”方式,非常有帮助。07-12
  • 一只大鱼
    建议人文社科都读一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类比、同源和隐喻的互动模式。物理学之于经济学,生物学之于社会学。其中,对于理解早期社会学中的有机体论可谓非常有用!05-14
  • oblivious忘却
    持机械论观点的学者通常把社会比作机器,因而倾向于在研究中借用数学和物理学的观念和方法;持有机论的学者则把社会视作活的有机体,这使他们青睐生物学和医学。两种进路有明显的不同:物理学和数学可以把视角聚焦于抽象的事物,比如抽象概念和公式,生物学和医学则不能无视具体的生命。机械论者重视量化和基于公理的推论,可以抛开具体事物的干扰,所以在建立分析模型方面比有机论者更胜一筹;由于每个有机体的构成都是具体的、独特的,考察有机体A所得出的规律未必适用于有机体B,有机体的特性导致有机论者容易陷入类比不当的谬误。在生物学和生理学突飞猛进的时代,有机论曾盛极一时,但是追求普遍的法则和精确的量化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所以在社会科学领域最终还是机械论占了上风。09-16
  • 温柔的鲸鱼
    书名改为“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可能更恰当。第一部分辨析同源、类比、隐喻这组词的部分最精彩,这三个不仅是自然科学影响社会科学的方式,还是该影响过程中谬误产生的原因。01-03
  • 大甜甜~~
    作者科恩很少谈褒贬,但依旧能见出他的意见,有些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迁移是盲目的,譬如经济学引入的能量物理学,其实是经典物理学也不怎么做的。但还有一些部分,就很难轩轾了,因为这些部分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天思考的基本模式之一,比如霍布斯和哈林顿的著作给政治生活带来了拟人感。用莱考夫的话说,这就是我们赖以为生的隐喻。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