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tututu
    才知道他是诺奖作者,不负此名04-28
  • AnkhsSan
    不针对个人,但因为我的个人偏见,我要降一颗星12-03
  • Nicolatata
    奈保尔的反复重申。1、印度尼西亚人的旧根变得日渐模糊,他们投身伊斯兰以求“新的传统”、归属感。2、革命解决不了贫穷。3、比起创造力,那些鼓吹建立“理想国”的人们往往更具破坏力。4、自我认同的虚无。04-23
  • Propre
    这些国家就真实的存在在我们同一个地球上,有些甚至是我们的邻居,看宗教迷信和殖民主义如何摧残着这些土地上的人民07-03
  • 你说呢
    上一部《信仰的国度》的续集,和上一本书大概间隔15年左右。奈保尔通过对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这几个皈依伊斯兰教的国家的再访问,让人们对于这个宗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奈保尔通过犀利的眼光和看问题的独特方式,让他的游记读起来非常的震撼。09-24
  • smile
    他要是待在疯人院,绝对撑不到两年。但是他在自己的两个世界中,一住就是二十三年。火车有很多节车厢,也分不同级别,但经过的是相同的风景。人们面对的政治、宗教问题和文化压力,都是相同的。我只需保持一颗澄净的心,细细聆听人们告诉我的一切,一直问下去。09-02
  • C. Sue
    宗教相关的很少接触,最近伊斯兰相关的也不是很太平。每一章都是一个人,一个故事,涉及了几个国家,时代社会的变迁,个体的来来往往,宗教在其中的角色,是限制了善恶,还是越发的极端03-19
  • 旁观者
    奈保尔无疑为游记写作树立了标杆,他的特殊身份使他既能以理性和洞察的目光打量东方专制落后和愚昧的一面,又让他对东方大地上的苦难、落后和屈辱感同身受,让他能写出这几个伊斯兰国家从上到下欲以伊斯兰教法缘木求鱼实现完美统治的迫切,以及完美的伊斯兰革命最终异化成了暴政的可怕现实。书中有个细节,在1995年的伊朗,他的向导,不信教的大学生看清了现实,认为两伊战争后的伊朗千疮百孔,人心思变,一触即发。可惜,所有人都低估了伊斯兰神权政治的韧性,转眼间20多年过去,引发伊斯兰世界巨变,造成伊朗大倒退的伊朗革命已经40年,一个人,又有多少个40年?01-23
  • [已注销]
    记得@星尘 和我提起过就建在瑞丽市政府边上的清真寺,用奈保尔的一句话来评价就是其“宗教意图并非是推崇这个地方的神圣,而是要在这个地方耀武扬威。”这是本忧伤的故事集,里面提到的所有人都失败了,但很多还在徘徊、挣扎、探索。顺便提一句,印尼的N-250系列飞机没啥戏了。04-09
  • 翻·墙陈
    感谢这本书,让我从细微处、个体人身上,认识了一次穆斯林世界。却也因此带来一个更大的困惑——人,为什么要有宗教信仰?一个人如果陷入一种执念,真的好么?一个世界如果在一种执念中沦陷,或者说被某种力量推入这种执念里,简直就是一种灾难。10-08
  • 恶鸟
    奈保尔写非虚构功力之深,尤其是牵扯宗教、异域风情、政治和思想时,能够轻描淡写又出真谛,大小知识框架全修09-12
  • 歇洛克
    这四个国家都是被征服的国度,历史断层,过去的记忆被抹去。在后殖民地时期,都希望依靠伊斯兰教的力量来复兴,基本教义派声嚣尘上。09-25
  • 有一颗胡桃子
    厦门图书馆借阅。大概是由于对伊斯兰教缺乏了解的兴趣,没有看完,也实在是没有兴趣往下读。这种闭塞、偏执、严重歧视女性漠视人权的宗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愿世界和平。11-27